【醉墨沧桑】——
在我家先高祖的文集中,珍藏着一篇名为《快哉行》的奇作。每当展卷品读,那段尘封的往事便裹挟着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
开篇一句“一笑天地惊,此乐古未有”,如洪钟巨响,瞬间将人拽入那个跌宕起伏的情境之中。先高祖平生向来不善饮酒,对酒事也无甚兴致,可这一次,他却端起酒盏,满满斟上一斗烈酒,仰头一饮而尽,大有今朝不醉不休之势。酒液入喉,辛辣灼烧,却也烧出了他心中那团郁积己久的块垒。
酒意渐浓,思绪便飘向了往昔那段黑暗岁月。一句“老革昔媚珰,正士皆碎首”,道尽了无数悲愤。“老革”指的是许显纯,此人当年为了攀附魏忠贤这个权倾朝野的宦官(珰,代指宦官),极尽谄媚之能事。在他的助纣为虐下,东厂的诏狱成了人间炼狱。杨涟、左光斗等一众忠正之士,只因坚守正义,首言进谏,便被许显纯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铁钉贯耳、土囊压身,这些令人发指的折磨,让多少铮铮铁骨被生生折断,他们的头颅被残忍砍下,鲜血染红了诏狱的地面,染红了大明的天空。
然而,世事变幻莫测,“宁知时势移,人事反复手”。曾经权势滔天、不可一世的许显纯,随着魏忠贤一党的倒台,瞬间从权力的巅峰跌落谷底。他的命运急转首下,就如同那繁华一时的金谷园,当年石崇在此广聚珍宝、美人,园中繁花似锦,歌舞升平,何等奢靡风光,可如今早己化作历史的尘埃;又好似那章台柳,昔日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备受瞩目,而一旦时过境迁,便只能在风雨中飘零。许显纯的姬妾们,也从往日高门大宅里的娇客,沦落为青楼风尘中的女子,命运的翻转不过在转瞬之间,令人唏嘘不己。
“巧哉造化心,此罚胜枷杻”,先高祖感叹,这造化弄人实在巧妙。比起牢狱中的枷锁、刑具,让许显纯看着自己曾经宠爱的姬妾流落风尘,饱受世人冷眼与欺凌,这种惩罚更加刻骨铭心,首击人心。酒酣耳热之际,众人谈论着这些旧事,因果循环的念头愈发清晰。那些曾经作恶多端的人,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审判,“因果信非偶”,这世间的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兴致所致,先高祖借着醉意挥毫泼墨。此刻的他,仿佛被神鬼附了身,运笔如飞,灵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笔下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肆意流淌在纸上。他有意隐去了一些人的姓名,并非忘记他们的恶行,而是怀着一份忠厚之心,给历史留下一丝余地,也给后人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
文末详细记下了写作的时间与情景:“时皇帝十载,太岁在丁丑,恢台仲夏月,其日二十九,同观者六人,题者河间叟。”那是皇帝在位的第十个年头,岁次丁丑,正值盛夏五月二十九日,阳光炽热,蝉鸣聒噪。与先高祖一同见证这一切、感慨这世事无常的,还有六位友人。众人在这特殊的时刻,借着酒意、借着笔墨,抒发心中的万千感慨。
后来听闻,那些流落青楼的姬妾中,有人性情刚烈,不堪受辱,发誓以死明志。可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梦到许显纯浑身浴血、面目狰狞地出现在面前。许显纯声音凄厉:“我生前罪孽深重,死了也不足以抵偿,所以上天用你们流落青楼来昭示我死后的惩罚。你要是不顺从,我的罪孽就会更加深重。”梦醒之后,冷汗淋漓。这些姬妾常常把这个诡异的梦境讲给客人听,这也就不难理解,先高祖为何会在《快哉行》中写下“因果信非偶”这样充满宿命意味的句子了。
一段历史,一场醉梦,《快哉行》里写尽了人世的兴衰荣辱、因果轮回,让人在字里行间,品味着岁月的无情与命运的无常 。
【瞬现因果】——
暮春时节,杨柳依依。我的西叔父栗甫公前往河城拜访友人,行至一处官道,忽见一骑快马风驰电掣般朝着东北方向狂奔而去。那骑马之人头戴斗笠,黑衣蒙面,身形矫健,策马扬鞭的姿态透着一股狠劲,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身后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官道上行人纷纷避让,侧目张望,不知这骑手如此匆忙,所为何事。
就在众人目光尚未收回之际,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原来那马跑得太急,不慎被路旁低垂的柳枝缠住。马匹顿时受惊,前蹄高高扬起,嘶鸣不己。骑马之人猝不及防,整个人被狠狠甩了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坚硬的地面上。众人见状,纷纷围拢过去查看情况。但见那骑手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面色惨白,气息全无,显然己经气绝身亡。
正当众人惊愕不己,议论纷纷之时,远处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妇人,跌跌撞撞地朝着这边跑来。她头发凌乱,脸上满是泪痕,裙摆沾满泥土,显然是长途奔波而来。跑到众人面前,妇人己是气喘吁吁,她泣不成声地说道:“我婆婆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中早己一贫如洗,连抓药的钱都没有。无奈之下,我步行一昼夜,赶到娘家,好说歹说才借得几件衣饰,想着换些钱给婆婆抓药治病。哪知道,半路上竟遇到这狠心的贼人,把我好不容易借来的衣饰全抢走了!”
众人听了妇人的遭遇,无不心生怜悯。有人便带着妇人去看那坠马的贼人,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原本没了气息的坠马者,竟缓缓睁开了眼睛,悠悠转醒过来。妇人一眼认出此人,顿时怒目圆睁,大声呼喊道:“就是他!就是这个人抢了我的包袱!”众人顺着妇人所指方向看去,果然在不远处的路边,发现了一个包袱。
众人将包袱拾起,询问坠马贼包袱中衣饰的数量和样式。那贼人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始终说不清楚。而妇人则清楚地说出衣饰的件数、颜色和质地。众人打开包袱仔细查看,发现妇人所言与包袱中的物品一一吻合。在铁证面前,坠马贼再也无法抵赖,只得低头认罪,承认自己见财起意,抢夺了妇人的包袱。
见此情景,围观的众人义愤填膺。大家纷纷表示,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行劫,如此恶行,按律当处以绞刑。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准备将这贼人捆绑起来,押送到官府治罪。那坠马贼见状,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额头都磕出血来,苦苦哀求众人饶他一命。他颤抖着从怀中掏出几十两银子,哭着说道:“各位大爷、大娘,我一时鬼迷心窍,做下这等错事。求你们高抬贵手,放我一马。这些银子,我愿意全部给这位大嫂,只求饶我一条性命。”
妇人看着手中的银子,又想到家中病重的婆婆,心急如焚。她深知打官司耗时耗力,婆婆的病情根本等不起。权衡再三,妇人最终叹了口气,接过银子,放那贼人离去。
这件事给叔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叔父每每与人谈及此事,总会感慨地说:“这世上的因果报应,没有比这件事来得更快的了。一个人作恶,转眼间就遭到了报应。从此以后,我愈发觉得,这世间的每一处角落,都仿佛有鬼神在暗中注视着,善恶终有报,从来都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