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微异谈

第2章 梁间狐语揭贪踪,旱魃祈雨疑云生

加入书架
书名:
新阅微异谈
作者:
硕云舒
本章字数:
3572
更新时间:
2025-05-19

【梁上揭贪】——

京师有一处古老道观,朱墙斑驳,殿宇巍峨,向来流传着狐仙栖居的传说。平日里,道士们晨起诵经,暮时清扫,与这神秘“邻居”倒也相安无事。

这一年,道观筹备了一场盛大的建醮法事。道士们西处奔走,善男信女纷纷解囊,很快便募集到一笔颇为可观的钱财。法事持续多日,香烟缭绕,钟磬齐鸣,在众人的忙碌操持下,终于圆满落幕。

待喧闹散尽,夜深人静之时,老道与徒弟端坐在神座前。摇曳的烛火将二人的身影映在墙上,忽明忽暗。桌上摊开账簿,算盘珠在指间上下翻飞,他们逐笔核对法事的收支明细。算着算着,老道的眉头越皱越紧——账面上竟少了几两银子!

“定是你暗中私吞!”老道猛地一拍桌子,浑浊的眼珠瞪得,“这笔钱去向不明,除了你还有谁?”徒弟急得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师父明察!定是哪里算错了,我绝无贪占分毫!”师徒俩各执一词,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算盘珠子被拨得“格格”作响,双方争执不下,从戌时一首吵到三更。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头顶的房梁上传来一阵沙沙响动。紧接着,一个轻柔婉转的声音悠悠传来:“新秋夜凉,正是好眠时,你们这般吵吵嚷嚷,还让不让人安生?那几两银子,难道不是你打算买些媚药藏在怀中,趁着夜色溜到后巷刘二姐家?当时二姐向你索要金指环,你醉醺醺的,顺手就把银子掏给她了?怎么,这就忘了?”

话音未落,徒弟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他慌忙转过身去,用手死死捂住嘴,浑身止不住地颤抖。老道的脸也涨得通红,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合上账簿,佝偻着背,灰溜溜地离开了大殿。

当时,有个叫魏福的剃头匠借住在道观厢房。这一夜,他被争吵声惊醒,躲在门外,将这荒诞一幕看得真真切切,听得明明白白。事后,他逢人便说起此事,还绘声绘色地描述:“那声音细细软软,咿咿呀呀的,听着就像年轻女子在耳边说话!”自那以后,道观里愈发寂静,再没人敢在深夜争执喧闹,而关于狐仙的传说,也在京城传得更加神乎其神了。

【旱魃狐劫】——

自古以来,灾异之说总带着几分神秘莫测,其中“旱魃为虐”的传闻更是源远流长。翻开古老的典籍,《诗经·云汉》中“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的悲叹,将大旱时赤地千里的惨状刻画得触目惊心,这也是“旱魃”一词最早见诸经典的记载。而后世《山海经》里,将旱魃描绘成一位名为“女魃”的神怪,她身着青衣,所到之处滴水不降,草木枯焦。细细推敲,这描述倒像是依据《诗经》的词句,添油加醋附会而成,在神话的迷雾中,旱魃最初也不过是传说里的一介妖神罢了。

时光流转,到了如今,民间口中的旱魃却全然变了模样——不再是仙神精怪,竟成了墓穴中僵立的尸体。乡野之间盛传,若逢大旱之年,只要掘开疑似藏有旱魃的古墓,将那具僵硬的尸体拖出焚烧,不消多久,往往就有甘霖普降。可这般说法,细细想来实在令人费解。降雨一事,本是天地阴阳之气交融交感的自然现象,需要风云际会、水汽凝聚。一具深埋地下的僵尸,即便带着诡异的气息,难道真能凭一己之力,将乾坤之间的气脉生生阻断,让天地无法感应、雨水不至?更何况,世人皆知有些降雨是神龙行云布雨的神通,龙乃司雨之神,受天命行云施雨,又怎会被一具僵尸的邪祟之气吓得退避三舍,连本职之事都不敢施行?这其中矛盾重重,实在难以说通。

同样令人疑惑的,还有狐狸躲避天雷劫数的奇谈。自宋代以降,文人笔记、民间杂说里,狐避天劫的故事比比皆是。故事里,每当狐狸修炼到一定火候,便会有天雷劈下,若能熬过劫难,就能修得正果;若稍有差池,便会形神俱灭。可仔细琢磨,这其中也满是疑点。倘若狐狸并无过错,上天却准时准刻降下雷霆,将其劈杀,这与滥用刑罚何异?以天道的公正,怎会如此不分青红皂白?若狐狸确实犯下罪孽,那上天随时都能将其惩处,为何偏偏要定下确切的时辰,让狐狸提前得知消息,得以准备躲避?即便一时侥幸逃过,过后上天竟也不再追究,放任其逍遥,这又哪里像是天道的威严?这般不合常理的情节,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近日偶然翻阅近代文人所著的《夜谈丛录》,书中又记载了焚烧旱魃祈雨一事,以及两则狐狸躲避天劫的故事。看着这些似真似幻的传闻,心中多年的疑惑又涌了上来。这些困扰世人许久的谜题,究竟该如何解答?或许唯有寄希望于那些擅长探究事物本质、穷究天地至理的学者,盼他们能拨开迷雾,为这神秘的传说与难以解释的现象,寻得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