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人

第六十章西行之路

加入书架
书名:
保安人
作者:
河家龙
本章字数:
2424
更新时间:
2025-04-21

西行之路

积石山的铁匠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跨越千里,来到新疆英吉沙县。

马华龙、马霆、韩小雨跟随县非遗中心的交流团,乘坐飞机降落在喀什。窗外是广袤的戈壁与雪山,与甘肃的黄土高原截然不同。韩小雨趴在窗边,惊叹道:"师父,这里的山怎么是红色的?"

马华龙眯起眼睛:"这就是天山,英吉沙刀的发源地。"

英吉沙的匠人

英吉沙小刀,与保安腰刀、云南户撒刀并称"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这里的刀以精美的造型、细腻的纹饰及锋利的刃口著称,刀柄常镶嵌银、铜、玉、宝石,华丽非凡。

接待他们的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普尔·热合曼,一位年过六旬的维吾尔族老匠人。他的作坊里摆满了各式小刀——弯如新月的"凤尾式",形似百灵鸟的"百灵鸟式",还有哈萨克族喜爱的"红嘴山鸦式"。

胡普尔拿起一把刀,轻轻一甩,刀身竟弯曲成圆环,又瞬间弹首,刃口丝毫未损。

"这叫'绕指柔'。"胡普尔笑道,"你们的'什样锦'花纹漂亮,我们的刀更韧。"

技艺的交融

在英吉沙的十天里,两地匠人互相学习:

保安族展示了"什样锦"的错金工艺,红铜丝在刀鞘上錾刻出繁复花纹;

维吾尔族则传授了独特的淬火技术——用祖传的药水浸泡,使刀身柔韧不易折。

韩小雨学得最快,她发现英吉沙刀的刀背留有三道凹槽(血槽),既能减重,又能在实战中增强杀伤力。她悄悄记下,打算回去改良保安腰刀的设计。

刀与歌的夜晚

最后一晚,胡普尔邀请大家参加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晚会。篝火旁,英吉沙的匠人弹起热瓦普,唱起古老的刀匠歌谣:

"铁砧上的火星是星星,

匠人的锤声是心跳,

每一把刀里,都住着一个英吉沙的春天。"

马霆听得入神,忽然想起舅舅马青年的话:"文化要活,就得走出去。"

归途与新生

回程的飞机上,马华龙着胡普尔赠送的英吉沙小刀,刀柄镶嵌着蓝松石,纹路如流水。

"师父,我们回去也试试'绕指柔'的淬火法吧?"韩小雨跃跃欲试。

马华龙点头:"但记住——保安腰刀的魂在花纹里,改技术不改根本。"

飞机掠过祁连山,大河家的轮廓己隐约可见。炉火未熄,铁锤声将迎来新的韵律。

回到大河家后,马华龙他们立刻投入到新的创作中。韩小雨按照英吉沙刀的淬火法进行尝试,可前几次都失败了。但她没有气馁,不断调整药水配方和浸泡时间。马霆则专心研究英吉沙刀的造型,想将其与保安腰刀的传统样式融合。

一段时间后,韩小雨终于成功掌握了“绕指柔”的淬火技术,刀身柔韧度大幅提升。马霆也设计出了几款新颖的刀型,既保留了保安腰刀的韵味,又有英吉沙刀的独特风格。

他们带着改良后的保安腰刀参加了一场全国性的非遗文化展。这些融合了两地特色的腰刀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位抗战老兵看到这些刀后,激动地说:“这刀就像当年我们抗战时的武器,有传承,有创新,好啊!”从此,保安腰刀的名声更响了,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马华龙的大大河家腰刀厂生意兴隆,他的腰刀销路广,己经卖出了名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