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
积石山县非遗中心的通知贴在工坊门口时,马华龙正蹲在炉子前,用铁钳夹着一块烧红的铁坯。
"老马,去云南学户撒刀,你去不去?"非遗中心主任周明笑着问。
马华龙擦了擦汗,眯起眼睛:"云南?那么远?"
"不远,飞机三个小时。"周明拍了拍他的肩,"项老赛点名想见你,说想看看保安人的'什样锦'。"
马华龙沉默了一会儿,转头看向工坊里的年轻人——韩小雨正低头錾刻花纹,马霆在整理订单。他忽然想起马忠成临终前的话:"手艺要走出去,才能活下来。"
"去。"他站起身,"带上小雨。"
陇川的炉火
云南陇川的清晨比大河家得多。马华龙和韩小雨跟着非遗中心的队伍,穿过一片片稻田,来到项老赛的作坊。
项老赛是个健壮的阿昌族老人,手上布满老茧,眼睛却亮得像淬过火的刀锋。他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把刚打好的户撒刀,刀身修长,刃口泛着寒光。
"老马!"项老赛大步走过来,握住马华龙的手,"终于见到你了!"
马华龙有些局促,但还是从包袱里取出一把"什样锦"腰刀:"这是我们保安人的刀。"
项老赛接过刀,拇指轻轻抚过刀鞘上的红铜花纹,赞叹道:"好手艺!这纹路,比我们的更精细。"
淬火的秘密
在项老赛的作坊里,马华龙第一次见识了户撒刀的"柔可绕指"淬火法。
"我们的刀,要软硬兼得。"项老赛将烧红的刀坯浸入特制的药水中,刀身瞬间腾起一阵白雾,"这药水是祖传的,能让刀身柔韧,刃口却锋利。"
韩小雨看得入神,忍不住问:"能教教我们吗?"
项老赛哈哈大笑:"可以!但你们得拿保安人的淬火法来换!"
马华龙也笑了:"成交。"
刀与刀的交锋
晚上,两地的铁匠围坐在火塘边,各自拿出看家本领。
保安人铁匠展示了"什样锦"的错金工艺,红铜丝在刀鞘上蜿蜒出繁复的花纹;
阿昌族则表演了户撒刀的"绕指柔"——一把长刀竟能弯曲成圆环,松开后瞬间弹首,刃口丝毫不损。
马华龙看得心痒,忍不住拿起一把户撒刀试了试手感:"这钢口,确实比我们的更韧。"
项老赛点头:"你们的刀纹漂亮,我们的刀实用,各有千秋。"
项老赛拿起一把户撒刀砍向一根竹子,竹子立刻断了,他又拿起刀砍向二十瓶矿泉水,矿泉水瓶子都断了,大家纷纷鼓掌。他让他们喝水,保安铁匠们拿起断了的矿泉水喝了起来。
归途与新生
回程的飞机上,韩小雨兴奋地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师父,项老赛答应明年带徒弟来大河家交流!"
马华龙望着窗外的云海,忽然说:"小雨,回去后,咱们试试用户撒刀的淬火法改良'什样锦'。"
韩小雨眼睛一亮:"真的?那会不会……"
"不会丢传统。"马华龙打断她,"马忠成说过,手艺要活,就得变通。"
飞机掠过大河家的上空,工坊的烟囱己经隐约可见。炉火未熄,铁锤声依旧,但这一次,刀锋上的故事,将迎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