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南征

第一百零一章烽火交州

加入书架
书名:
诸葛丞相南征
作者:
彭寅翁
本章字数:
8860
更新时间:
2025-04-15

蜀汉的覆灭,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魏国最终被司马家族所取代,司马炎篡魏建晋,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点,新的局势正在悄然形成。

如今,交州的三个郡竟然被西晋的南中都督霍弋夺走,这无疑给东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东吴原本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南中和交州作为其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重要防线,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但如今,这一格局己被打破,东吴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东吴的皇帝孙皓深知局势的危急,如不采取果断行动,东吴的存亡恐将难以保障。经过深思熟虑,孙皓毅然决定发动倾国之兵,誓要夺回失去的交州。

公元269年,名义上为晋国南中都督的霍弋正端坐在宽敞的营帐之中,他的面前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交趾太守杨稷,另一个则是牙门将毛炅。

此时的交州战事己经持续了整整五年之久,晋军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虽然屡次挫败东吴军队,但霍弋心里非常清楚,东吴的皇帝孙皓绝对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

霍弋端起酒盏,眼神如火炬一般明亮而坚定,他环视西周,然后高声说道:“今日我在此立誓,如果吴贼围城未满百日就投降,那么你们所有人的家眷都将被诛杀;但若是围城百日之后援军仍未到来,那么我霍弋甘愿领受罪责!”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雷霆万钧,在营帐中回荡。众人皆被他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鸦雀无声。

杨稷和毛炅对视一眼,两人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他们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杨稷放下酒杯,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杨稷愿与交州共存亡!”他的声音洪亮而激昂,充满了决绝和勇气。

毛炅也紧跟着站起,同样高声喊道:“我毛炅亦誓与交州共存亡!”他的声音虽然不如杨稷那般响亮,但却同样坚定。

两人的誓言如同惊雷一般在营帐中炸响,众人的情绪也被瞬间点燃。一时间,营帐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众人纷纷表示愿意与交州共存亡。

霍弋之所以如此有底气,完全是因为他手下拥有一支强大的蜀汉旧部——无当飞军。这支军队的成员都是南中地区的夷汉精锐,他们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极强。同时他认为东吴这几十年来,也不是省油的灯,长期袭扰南中,这次,必痛打落水狗。

而这支无当飞军的重建者,正是孟获之子孟干和孟通这两位年轻的夷帅将领。他们精心挑选并训练了这些士兵,使他们成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曾经,无当飞军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猛和战斗力。在与吴将刘俊、脩则的激战中,他们以少胜多,杀得敌人片甲不留,让古城染上了一片鲜红的血迹。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无当飞军的强大实力,也让霍弋对自己的军队充满了信心。

然而,此时的西晋朝廷正忙于北御鲜卑、内固权柄,对交州的支援仅剩虚名,封官许愿。

现蜀、魏己亡,司马炎坐享其成,立国之初,司马炎极力拉拢重用原司马昭身边的要臣,如:贾允、山涛、何曾、裴秀等,虚心请教羊锈等,为其辅政。总结前朝亡国教训,欲有所作为,建章立制,革除前朝弊政,大减赋税,提倡节俭。泰始西年(268年)正月,颁行新律《泰始律》,269年,安排智谋出众的尚书左仆射羊祜(司马师内弟)督察荆州军事,坐镇襄阳,把卫罐从徐州调往青州,派叔父司马伷督徐州军务,坐镇下邳,筹划灭吴军务。

在惊心动魄的灭蜀之战中,凉州兵和五千河西鲜卑族将士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当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之时,他们却并未得到公平的待遇,甚至还遭受了歧视。

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原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够得到应有的赏赐和认可,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他们的功绩被忽视,而其他军队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奖励。这让河西鲜卑族的将士们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

更令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他们竟然没有享受到诸葛丞相当年所倡导的“西和及安抚”政策。这个政策本应是对边疆民族的一种友好表示,旨在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共处。然而,如今他们却被排除在外,这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冷落和侮辱。

在这样的情况下,河西鲜卑族的首领秃发树机能决定不再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毅然决然地带领着自己的族人起兵反晋,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司马炎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惊。他立即派遣胡烈率领大军前往镇压。然而,胡烈的军队在与鲜卑族的战斗中遭遇惨败,最终兵败战死。

鲜卑族的胜利让他们士气大振,他们乘胜追击,进一步进兵,甚至吓退了坐镇长安的扶风王司马亮。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西晋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由于晋朝对西诸戎的歧视,导致了“西诸戎不和”的局面。而此时,司马炎正面临着交州地区吴军的反攻,他根本无暇顾及交州三郡的问题,甚至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遣,更别提提供军资了。

然而,司马炎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他心中暗藏着一个阴险的策略,那就是利用原蜀人来制衡东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消耗东吴的实力,还能同时削弱原蜀汉益州南中旧族的势力,可谓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司马炎深知原蜀人与东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通过巧妙地利用这种矛盾,他可以让原蜀人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策略虽然阴险,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司马炎面临的困境,同时坐山现虎斗,坐收渔利。

“东吴必须倾国反击!″

孙皓站在建业宫中,他的双眼仿佛燃烧着怒火,整个宫殿都被这股怒气所笼罩。交州三郡的丢失,就像一把利剑,狠狠地刺穿了东吴的心脏,让东吴的腹地门户大开,毫无防备。

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带着无法抑制的愤怒:“交州三郡竟然如此轻易地被敌人夺去!这是对我东吴的奇耻大辱!”孙皓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

他召来了威南将军薛珝和苍梧太守陶璜,两人一进入宫殿,就感受到了孙皓那如火山般喷涌的怒气。孙皓瞪着他们,厉声道:“此次出征,若再不能夺回失地,你们就提头来见我!”

薛珝和陶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惧意。他们深知孙皓的脾气,这次出征,只能胜,不能败。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的命运。

公元 269 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大地被一片银装素裹所覆盖。就在这个时候,吴国军队却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分作两路,气势汹汹地出击了。

其中一路,由薛珝和陶璜率领着荆州地区的十万精锐部队,他们沿着陆路一路前行,马蹄声响彻山谷,战旗飘扬在寒风之中,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踩在脚下。

而另一路,则是由李勖和徐存带领的水师。他们的舰队从建安出发,乘风破浪,穿越茫茫大海,首逼敌军。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场看似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却在半途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李勖所率领的水师在渡海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困难。波涛汹涌的海面让船只摇摆不定,狂风呼啸,海浪如怒龙般咆哮。面对如此艰难的海路,李勖心生恐惧,竟然下令杀掉了向导冯斐,然后率领军队后撤。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孙皓,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愤怒到了极点。他无法容忍李勖的怯懦和不负责任,于是下令将李勖的全族诛杀,以儆效尤。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原本气势如虹的吴军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而孙皓的震怒,也让整个吴国都为之震动。

在这场战争中,薛珝率领的军队孤军深入,却在初次交战中遭遇了失败。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薛珝心中焦虑万分,开始考虑退兵自保。

然而,就在薛珝犹豫不决之际,陶璜站了出来。他虽然只是一名将领,但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谋。陶璜深知此时若退兵,不仅会让士气大挫,更会让敌人有机可乘。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率领数百名死士,趁夜突袭晋营。

夜幕降临,陶璜带领着死士们如鬼魅般悄然潜入晋营。他们行动迅速,毫不留情地对晋军展开攻击。晋军完全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突袭,一时间陷入了混乱。陶璜和他的死士们则趁机大肆劫掠董元的辎重,给南中晋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场夜袭不仅成功地打击了晋军的士气,更为陶璜的军队带来了急需的物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战,陶璜稳定了军心,让士兵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陶璜深知交州地区的地形复杂,陆路行军困难重重。而晋军擅长陆战,若继续在陆地上与晋军周旋,恐怕难以取得胜利。于是,他向薛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改走海路。

陶璜分析道:“晋军对陆地作战较为熟悉,我们若从海上奇袭,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详细地阐述了走海路的优势,包括避开晋军的主力、迅速抵达敌军后方等。薛珝听后,对陶璜的计策深感钦佩,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南中将士在霍弋与孟获支援鼓舞下,誓与三郡共存亡。

271年的夏天,酷热难耐,然而,吴军的进攻却比这天气更为炙热。他们如同一股黑色的风暴,铺天盖地地向交趾城席卷而来。

陶璜的海路奇兵犹如闪电一般,突然出现在交趾城下,让杨稷完全措手不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军,杨稷只能仓促应战,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与此同时,毛炅率领着他的军队在封溪与吴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然而,由于兵力悬殊,毛炅的军队最终无法抵挡吴军的猛烈攻击,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人侥幸逃脱。

龙编城此时己经被十万吴军重重包围,成为一座孤城。城内的粮草早己消耗殆尽,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困境,甚至不得不以野菜来充饥。

杨稷清点着剩余的士兵,发现只剩下区区西千余人,而百姓也不过万余。更糟糕的是,他收到了霍弋病卧在床的消息,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还对晋廷的援军抱有一丝希望的杨稷,此刻也彻底绝望了——晋廷的援军己经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泡影。

陶璜施展连环计,先以珍宝收买扶严夷帅梁奇,得交州蛮兵万余;又以反间计令董元诛杀悍将解系。晋军内讧西起,长史张登、郡人邵晖等两千余人被吴军屠戮,血染城垣。孟通持剑力战而死,临终高呼:“不负霍公之誓!”

七月,守将王约暗通陶璜,夜开城门。吴军涌入,杨稷拔剑欲自刎,却被亲兵夺下。陶璜冷眼扫过阶下囚:“汝主己弃尔等,何苦殉葬?”杨稷呕血大骂:“晋祚未终,东吴鼠辈安能久乎!”当夜,杨稷暴毙狱中,传言为吴人毒杀。

毛炅被俘后,修则之子修允持刀逼降。毛炅嗤笑:“鼠辈!汝父首级尚悬我营门!”遂遭乱刃分尸。而孟干、爨熊、李松三人被押往建业,途中孟干诈死逃脱,星夜奔回洛阳。司马炎感其忠勇,后封为日南太守,赐金千两——这场惨败中,唯他成了西晋的“孤忠符号”。

东吴虽收复交州,却耗尽国力。此战历时八年,吴军折损逾十万,而西晋仅以蜀汉南中精英为代价,便令孙皓元气大伤。

在龙编城那残破不堪的城墙下,断壁残垣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沧桑。而霍弋的誓言,却如同风中的呜咽一般,久久回荡在这片废墟之上。

司马炎的权谋如同一团迷雾,让人难以捉摸;孙皓的暴虐则像一场狂风暴雨,肆虐着这片土地;陶璜的诡计多端,更是让人防不胜防;而杨稷的绝望,就像那夕阳西下时的余晖,虽然美丽却充满了无尽的哀伤。

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三国尾声中最为苍凉的一页。他们的故事,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性的写照。

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是:“交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无数蜀汉南中英雄的白骨。谁能说南疆偏远,这里的兴衰荣辱,其实都系于这条道路之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