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南征

第 二十八章 会师滇池

加入书架
书名:
诸葛丞相南征
作者:
彭寅翁
本章字数:
7006
更新时间:
2025-03-09

公元225年8月,诸葛丞相亲率南征大军收复并安抚了边疆哀牢县后,回师途中又收服孟琰、孟尤。

现大军向滇池进发,与李恢及孟获会师,大军不顾劳累,昼夜行军,沿途各郡各县诸夷及民众夹道欢迎,欢送!沿途夜行军各地诸夷高举火把相送,大家欢呼雀跃,蜀汉军士迎接火把,民众跟着一起举火把,载歌载舞,沿途举火把送。大家感恩丞相来了,给他们带来了光明,驱除了邪魔,安定团结,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丞相也兴高采烈地大家唱起了歌谣:

“啊!……”

“大梦己先觉!南征我自知,

卧龙可腾越!凤凰自伏兮!”

大家一起跟着歌唱!

一路欢歌,一路昼歌夜火把!

接着又唱:

“夫君子之行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广,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将复何及!”

“是不是这样的,马参军?”

丞相兴致高雅问马谡。

是啊,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人生志向和追求高远目标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与探索。而在这其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著的《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成为了千古名言,被后世广泛传颂,作为座右铭。

马谡言道:好啊,好一个“非淡泊无以明志”,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能保持内心的淡泊宁静,就难以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所在。在这三国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功名利禄等外在因素所左右。只有当我等能够摒弃浮躁与虚荣,以平和淡然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时,才能清晰地洞察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和理想。这种淡泊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后的清醒认知,让我们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

同样,“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我等,如果没有一颗宁静沉稳的心,就无法实现远大的抱负和成就。在追求大梦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若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则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误入歧途。相反,务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问题,沉淀积累各种经验,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克服重重难关,逐步接近成功的彼岸。宁静不仅能给予我等应对挑战的力量,还能帮助我等在喧嚣浮华之中保持一份头脑清醒及冷静,不随波逐流,朝三暮西,坚守初心。

丞相唱到“夫学须静也”,强调学习必须要有安静的环境和心情。在嘈杂喧闹的氛围下,人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思维也容易受到扰乱,自然难以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因此,营造一个宁静的学习空间氛围至关重要;同时,学习者自身也要学会排除一切杂念,将心思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只有这样,方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不断提高进步。

马谡继续说道:丞相啊!你这词简洁而富有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淡泊之心,以宁静致远之志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求学立业,都离不开这份淡定与宁静。

“丞相今如何是如此喜悦?”马谡问道。

“你有所不知,探马来报:

8月初,东吴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到我蜀汉进步修好两国关系,对前期封雍闿为永昌太守及指使刘闸煽动叛匪及诸夷谋反的行为表示致歉!从此进一步巩固吴蜀联盟。吴把夷陵之战的俘虏大赦。”

丞相说道。

“更喜的是曹丕兵临广陵,欲征讨东吴孙权,我等就有充足时间发展,同时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啊,原来是这样的,可喜可贺!”马谡回道。

原来,吴、魏两国一首貌合神离,208年,赤壁之战后,曹魏对吴蜀联盟十分痛恨,分别攻击报仇。

公元217年,曹操修好东吴,与刘备战汉中,失利。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了关羽,吴、蜀结仇。

公元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丞相、魏王。

此时,丞相松了一口气,因为强悍对手死了。

曹丕上任的第一件事肯定是讨伐东吴。

曹丕于公元 220年6月,在邺城东操练军队,后,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东吴进发,意在一举征服江东之地。

曹丕雄心勃勃,为报仇及建不世之功勋,以彰显其魏王之威。曹操苦心经营多年,打下坚实基础,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多,旌旗蔽日,金鼓喧天,那气势真是惊天动地。

七月,曹丕衣锦还乡,在谯县为随行军队及老家的父老百姓举行盛宴,有县令上书报告,说有凤凰聚会。

而此时的东吴,孙权得知曹丕来犯,亦是不敢怠慢。他紧急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文臣武将们各抒己见,纷纷献计献策。最终,孙权决定凭借大江天险,坚守城池,并派出水军沿江布防,以防魏军渡江。

双方军队在长江两岸对峙,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曹丕望着滔滔江水和对岸严阵以待的吴军,心中不禁有些踌躇。然而,他深知此番出征若不能取胜,必将有损自己的威望,于是咬咬牙,下令强行渡江。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后,孙权派谴使臣前去进奉贡品,俯首称臣。

十一月,曹丕筑坛登基,正式接受皇帝称号,改为黄初元年,大赦天下。

曹丕称帝之后,一心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而此时的东吴孙权,也在江东地区发展得风生水起,实力不容小觑。

公元221年5月15日,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221年7月,刘备讨伐吴孙权,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9月23日,孙权不得不名义上依附曹丕,被册封为吴王。

222年8月刘备败退白帝城。

222年9月,曹丕决定对东吴发动征讨战争。

征讨时,曹丕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江东趁机进发。他信心满满,认为此次出征定能一举击败孙权,将其领地纳入曹魏版图之中。然而,孙权早有防备,陆逊凭借着长江天险以及麾下众多智勇双全的将领,成功地抵御住了曹丕的进攻。双方在江上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一时间杀声震天,箭如雨下。尽管曹丕的军队人数众多,但面对孙权精心布置的防线,始终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最终,曹丕无奈下令撤军,征讨以失败告终。

公元223年夏西月癸巳,刘备在永安宫病逝。

五月,刘禅继位。

曹丕对东吴的讨伐,并未就此罢休,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准备后,他再次集结兵力,发起了再次征讨。

公元223年,曹丕亲临宛城,靠前指挥,这一次,曹丕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改变了战术策略。他派出多路军队从不同方向进攻东吴。

正月,张郃战败吴将孙盛,试图打乱孙权的防御部署。然而,孙权一方同样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各路守军紧密配合,相互支援。曹真和夏侯尚在牛渚屯打败孙权,诸葛瑾率援军营救,曹丕的军队虽然在战场上有所斩获,但依然无法攻破东吴的核心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军的粮草逐渐耗尽,士兵们也疲惫不堪。

6月,魏营由于瘟疫,在这种情况下,曹丕不得不再次选择撤退,征讨又宣告失败。

接连两次的失利并没有让曹丕灰心丧气,相反,他愈发坚定了要征服东吴的决心。不久之后,曹丕再次调集重兵,气势汹汹地扑向东吴。

224年八月,这一次,曹丕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治水军,九月至广陵,还制定了更为详尽的作战计划。然而,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曹丕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但战争的胜负往往充满了变数。

东吴徐盛将军沿江从石头城到江乘一路设疑城,在与孙权的军队交锋过程中,由于天气突变、疫病流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曹丕的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眼看着胜利无望,丕隔江远望,觉得吴有人才,怕埋伏,加之又不习水战。曹丕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撤回洛阳,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且徒劳无功的征讨之战。

225年八月,曹丕要求孙权既然君臣的名分己定,要求派孙权儿子到曹魏任职,做人质,孙权借口推辞,丕认为孙权忠于魏国的承诺不可靠,据险而守,如不把孙登派来,必进兵讨伐!

于是,曹丕亲率魏国军,讨吴!

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发东吴!

“原来如此,是值得庆贺!”

马谡说道。

大军行军5天5夜,快到滇池了。

行军途中,丞相时而步行,跋山涉水,道路崎岖就军士用划杆抬,路平坦则乘马。

丞相感觉这马还行,感觉可日行千里,就询问,孟琰说这种马是滇池的神马,在滇池泽中。

丞相知道东汉班固在《东观汉记》有记载:“有神马,见滇河中。”

孟尤说:“东吴国的战马都从这边来取。数量较多。池中神马与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

“曾有人看见泽水卧龙飞天,空中凤凰聚集,金马碧鸡!”孟琰说道。

“那得好好驯养,不得再发于东吴!”

丞相回道。

“滇池城到了!”

前面李恢将军和孟获王早早带人来接,西周群众己举着火把,欢呼声响天!

丞相率大军进城,两边夷、汉人民举火把欢迎。

城中火光冲天,早己准备好宴席,各族群众欢聚一堂,畅叙友谊,团结友爱,各族穿着精致的民族服装,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好一个火把狂欢夜!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