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南征

第 四十六章费祎使吴

加入书架
书名:
诸葛丞相南征
作者:
彭寅翁
本章字数:
6414
更新时间:
2025-03-09

舌战东吴:费祎智胜群儒

公元225年十二月,费袆临危受命。出使东吴。

蜀汉丞相府内,烛光摇曳。诸葛亮轻抚胡须,目光深邃地看着费祎,缓缓说道:“如今南征己胜,可这吴蜀联盟仍需巩固。吾欲派你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你意下如何?”

费祎微微拱手,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丞相放心,祎定当不负使命,为吴蜀联盟尽心尽力。”

诸葛亮微微点头:“那孙权爱开玩笑,吴国的诸葛恪、羊衜也都是善辩之才,你此去定会有一番唇枪舌剑,需谨慎应对。”

费祎朗声道:“丞相无需担忧,祎自会随机应变。”

诸葛丞相南征归来后,为巩固吴蜀联盟,任命费祎出使东吴。这场外交使命暗藏玄机,既要应对孙权君臣的戏谑,又要维护蜀汉尊严。

建兴三年十二月,蜀汉朝堂飘着桂子香。费祎捧着诏书从丞相府出来,后襟早被冷汗浸透。方才诸葛亮轻摇羽扇,笑眯眯说了句"文伟可往东吴一游",吓得他险些把笏板摔在地上。

"仲谋公最爱戏弄使臣,去年邓芝回来,说在吴宫连吃了三顿糖醋鲤鱼,现在看见鱼鳞都犯恶心。"费祎蹲在锦江边撩水洗脸,忽见水面上漂来片青桐叶,叶脉曲折宛转,倒像是东吴错综复杂的水道。

十日后,武昌城门下。费祎望着城楼上猎猎作响的"吴"字旗,忽然想起临行前诸葛亮塞给他的锦囊。拆开一看,绢布上龙飞凤舞八个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费校尉请——"宦者尖细的嗓音惊飞檐角铜铃。才迈进大殿,便听有人朗笑:"早闻蜀中多才俊,今日见费校尉这般玉树临风,倒像是锦官城里走出来的画中人。"

费祎抬眼望去,但见主座上一人紫髯垂胸,正捏着酒盏冲他眨眼。孙权身侧立着两位青年文士,左边那位眉目如画,右边那个山羊须翘得能挂笔架,想来便是诸葛恪与羊衜。

"吴侯谬赞。"费祎不慌不忙解下佩剑,"比起建业城的朱雀航,成都的市井巷陌倒显得小家子气了。就说这宫门前的青石板,怕是比我们丞相的《隆中对》还长三分。"

满堂哄笑中,诸葛恪突然抚掌:"听闻张翼德将军善绣仕女图?"羊衜立即接话:"蜀犬吠日虽是传闻,想来总有些道理。"

费祎端起酒樽轻嗅,琥珀色酒液映出他微弯的眉眼:"张将军绣的是丈八蛇矛上的红缨,正如子瑜先生善养江东鲈鱼。至于蜀犬——"他故意拖长声调,"见到建业城的日头,倒真该多吠几声,好教吴侯知道何为光明磊落。"

孙权笑得险些打翻果盘,指着费祎对众人道:"此子当入司马迁《太史公记》!"忽又正色,"听说孔明近日造木牛流马,莫不是要往许昌送荔枝?"

"丞相常说,江东子弟最懂物尽其用。"费祎从袖中取出个漆盒,"就像这蜀锦,单匹不过蔽体,若裁作吴侯帐前旌旗,便是千里江山。"

夜深时,孙权携他在玄武湖泛舟。画舫转过莲丛,忽见岸边灯火如昼,笙歌隐隐。"此间乐,不思蜀乎?"孙权往他杯中斟满新醅。

费祎举杯对月:"成都的醪糟要配红油抄手,建业的琼浆该佐蟹黄汤包。就像吴蜀盟约——"他蘸酒在案上画了个太极,"阴阳相济,方是天道。"

第二日,诸葛恪送来整船枇杷。"费兄可知,你漏了样东西在吴宫。"他眨眨眼,"仲谋公说要把'天下至味'刻成匾额,挂在议政殿。"

费祎摸着新得的待中印绶,突然想起离吴前夜。孙权指着案上舆图问他:"若孤要取荆州,当用何策?"

当时他正剥着洞庭橘,闻言笑道:"橘子分瓣易,分甜难。吴侯是想要带刺的枳壳,还是能酿蜜的柑橘?"……。

双方相互讽喻!

费祎抵达吴国后,受到了吴国官员的隆重接待。第三日,孙权又在大殿上设宴款待费祎。

孙权见费祎走进大殿,脸上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哎呀,蜀汉的大使者呀?咋晚可是睡好了啊。”

费祎不卑不亢地行礼:“承蒙吴王款待,祎深感荣幸。”

这时,诸葛恪站了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听闻蜀汉人才济济,前一两天见使者,似乎也不过如此嘛。”

费祎笑着回应:“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吾虽不才,但身负使命,定当全力以赴。倒是先生,如此以貌取人,恐怕有失风度。”

诸葛恪脸色微微一变,正欲反驳,孙权却哈哈一笑:“好了好了,今日是宴会,莫要伤了和气。”

酒过三巡,羊衜也按捺不住了,他端起酒杯,说道:“费先生,我听闻蜀汉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只见费祎面带微笑,气定神闲地回应道:“羊先生啊,您可能不太了解我们蜀汉的情况。如今这频繁的征战,可不是毫无意义之举。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无比崇高,那便是要重振大汉雄风,将失去的都城重新夺回!而咱们的诸葛丞相更是有着非凡的治国才能,在他的精心治理之下,尽管百姓们偶尔需要承担一些劳役之苦,但总体而言,大家依然能够过上安稳、快乐的生活。”

说到此处,费祎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接着说道:“然而再看看贵国呢?一首偏安于这小小的一角,整日里得过且过,完全没有奋发图强、开疆拓土之意。如此一来,和我们蜀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宏大志向相较起来,差距可就不是一星半点喽!”

羊衜被说得哑口无言,孙权在一旁却来了兴致:“费先生果然能言善辩。不过,我吴国人才辈出,若论才学,恐怕贵国难以企及,又闻贵国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果真加此?”

费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自信的笑容,缓声道:“吴王啊,您这话可就有些不对啦!咱们蜀汉那可是人才济济呀!先说我们的丞相诸葛亮大人,那真是上通天文、下达地理,文能安邦定国,武能领军出征。在营帐之中就能将天下局势了然于胸,制定出精妙绝伦的战略战术;一旦出兵,则能够指挥若定,决胜于千里之外呐!再者呢,我们蜀汉还有众多贤良之才,他们或擅长内政管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或精通军事谋略,为战场胜负出谋划策;亦或是在外交方面长袖善舞,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专长呢!反观贵国,虽然也是人才辈出,但切不可因此而轻视我们蜀汉哟!毕竟,真正的实力可不是光靠人数多寡或者名声大小来衡量的嘛!”

接着孙权又出难题:“费先生,若我吴国与魏国联手,攻打蜀汉,你觉得蜀汉能撑多久?”

费祎哈哈一笑:“吴王,吴蜀联盟本是为了共同对抗曹魏。若贵国与魏国联手,那便是自毁长城。且不说蜀汉兵强马壮,民心所向,单说这联盟破裂后,吴国也将面临曹魏的威胁。到那时,恐怕贵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孙权听了,心中暗暗佩服费祎的胆识和才学,他笑着说:“费先生果然是天下美德之一,恐怕你不会多次来吴了,我倒想把你留下来,为我吴国效力。”

费祎拱手说道:“承蒙吴王厚爱,可祎深受蜀汉丞相和陛下的恩遇,此生定当为蜀汉尽忠,不敢有二心。”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费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应对了孙权、诸葛恪和羊衜的刁难。孙权对他越发器重,吴蜀联盟也在这次出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数日后,费祎准备返回蜀汉。孙权亲自为他送行,说道:“费先生此去,希望吴蜀两国能永结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费祎再次行礼:“祎定当传达吴王的心意,愿两国友谊长存。”

费祎自返回蜀汉之后,其出色的表现很快便传入了诸葛亮的耳中。当这位睿智的丞相听闻费祎在各种事务中的卓越才能和应对策略时,不禁对他的能力和智慧赞不绝口。

原来就在丞相南征胜利返朝之际,南中局势却并未完全稳定下来。为了预防东吴可能会因为蜀汉在南方取得的胜利而心生不满,进而采取偷袭南中的行动,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派遣费祎作为使者前往东吴。

肩负重任的费祎欣然领命,踏上了这一充满挑战的外交之旅。凭借着他过人的才智、机敏的反应以及对两国关系的深刻理解,费祎成功地向东吴传达了南中地区己经平定叛匪的重要消息,并进一步巩固和修复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次使命的圆满完成使得费祎声名远扬,同时也赢得了蜀汉朝廷上下的一致赞誉。不久之后,由于他杰出的功绩,费祎得以升任侍中一职,并兼任丞相府参军。在此新的职位上,他继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积极参与到蜀汉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当中,为维护南中地区的稳定以及推动整个蜀汉的繁荣发展贡献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