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两年光阴转瞬即逝,江山在永华帝的励精图治下己渐显复苏之象。农田水利设施完备,年年丰收,谷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皆是欢声笑语,传颂着当今圣上的英明。
然而,外患却又如乌云般悄然聚拢。边疆急报传来,蛮夷部落见中原大地历经内乱后元气初复,竟起了觊觎之心,集结大军,频繁在边境侵扰,烧杀抢掠,边民苦不堪言。永华帝收到奏报,彻夜未眠,在御书房内对着沙盘反复思量对策。她深知,这一战关乎国运,若不能击退外敌,多年来的心血将毁于一旦。
次日朝堂之上,永华帝目光坚毅,向群臣宣告:“蛮夷犯我边境,屠戮我子民,朕决意亲征,扬我大国之威,护我百姓周全!”此言一出,群臣哗然,纷纷劝谏。
“陛下,千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派一员大将出征即可,臣等愿为陛下举荐良才。”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上前奏道。
永华帝微微摇头,“诸卿心意朕知晓,然朕身为一国之君,此时若不身先士卒,如何能振军心、凝民心?朕意己决,不必多言。”
见帝意不可更改,群臣只得遵命。永华帝迅速开始筹备亲征事宜,点兵选将,筹备粮草辎重,同时安排太子监国,命朝中几位肱股老臣辅佐。一切妥当后,大军浩浩荡荡向边疆进发。
行军途中,永华帝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不摆丝毫帝王架子。她深知将士们长途跋涉之苦,常亲至营帐慰问,为伤者敷药,鼓舞士气:“兄弟们,朕与你们同在,此战只为身后万千子民,为我家国荣誉,待凯旋而归,朕必与你们共享荣华!”将士们深受感动,高呼万岁,军心大振,行军速度愈发加快。
抵达边疆,正值寒冬,大雪纷飞,蛮夷营帐绵延数十里,气势汹汹。永华帝登高远眺,观察敌情后,与将领们制定了详细作战方略。她巧用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分兵多路,迂回包抄。
初战,我军佯装败退,引得蛮夷主力深入山谷,随后两侧伏兵齐出,杀得敌军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此役大捷,全军欢呼雀跃,士气高涨到极点。
但蛮夷并不甘心失败,稍作整顿后,又改变战术,转为夜袭。永华帝早有防备,提前在营帐周围设下多重暗哨与机关,当敌军来袭时,警报声大作,将士们迅速起身迎敌。混战中,永华帝亲自披挂上阵,手持利剑,在敌阵中奋勇厮杀,她的身影在火光与白雪映照下,仿若战神下凡,令敌军胆寒。
几轮激战下来,双方互有胜负,战局陷入胶着。永华帝心急如焚,日夜思索破敌之策。一日,她偶然听闻当地有一隐士,熟知蛮夷风俗与作战习性,便亲自带人前去拜访。隐士被她的诚意打动,献出一计:可在蛮夷部落水源处投下特质草药,此草药无毒无味,却能让饮用者浑身乏力,持续数日。
永华帝斟酌再三,虽觉此计有些阴损,但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伤亡,还是决定采纳。依计行事之后,蛮夷大军果然陆续出现病症,战斗力锐减。永华帝抓住战机,集结全部兵力,发动总攻。
这一战,天昏地暗,杀声震天。我军将士们怀着必胜的决心,如猛虎般扑向敌军,蛮夷兵败如山倒,纷纷溃逃。永华帝站在战场上,望着远去的敌军,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是用无数将士的鲜血换来的。
大军凯旋而归,京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永华帝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欢呼的人群,眼中闪烁着泪光。回到皇宫,她并未急着庆功,而是先去太庙告慰祖先,感恩庇佑。
经此一役,边疆安宁了数年,永华帝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但她没有丝毫懈怠,深知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她继续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发展商业,促进文化交流,让这片大地更加繁荣昌盛,她的名字,也永远铭刻在百姓心中,成为一代传奇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