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永华帝宵衣旰食,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奏疏里。各地灾情的折子如雪片般飞来,看着那些描述着百姓流离失所、饿殍当道的文字,她的心好似被千万根针扎着。
为了确保赈灾物资能精准且迅速地发放到受灾百姓手中,永华帝亲自选派了一批刚正不阿的心腹官员奔赴各地监督。她深知,在这乱世之中,一粒粮食、一袭棉被都可能关乎一个人的生死,绝不容许有丝毫贪污舞弊的行径出现。这些官员临行前,她逐一召见,目光恳切地叮嘱:“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朕将如此重任托付于你们,莫要辜负朕与苍生的期盼,若有差池,国法处置,绝不姑息。”
与此同时,劝募捐资之事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有些富商起初确实推诿敷衍,可当看到朝廷雷厉风行惩处了几个典型的抗捐商户后,纷纷转变了态度,金银财宝陆续运往京城。永华帝又下令在京城设立专门的赈灾物资统筹处,将所有物资登记造册,每日公示收支明细,以安民心。
在重建方面,工部遴选的能工巧匠们己奔赴各处破土动工。年轻的匠人们满怀热忱,一心想为家国重建贡献力量,他们与劳工们同吃同住,日夜赶工。随着一砖一瓦的垒砌,倒塌的城墙渐渐有了雏形,断裂的路桥也逐步恢复连通,看着这些变化,永华帝难得地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然而,平静之下暗潮涌动。朝堂之上,仍有一些心怀叵测的官员在私底下串联,对永华帝削减宫用、严惩商户等举措心怀怨恨,他们妄图伺机而动,重新扶持自己的势力。其中,以礼部尚书王焕最为活跃,他表面上对永华帝毕恭毕敬,暗中却与一些旧贵族书信往来,谋划着一场新的阴谋。
一日,永华帝在御花园偶然听到几个宫女的窃窃私语,言语中提及王焕与某位王爷的频繁接触。她不动声色,回宫后立即密令暗卫暗中调查。不出数日,一份详实的密报呈到她面前,证据确凿之下,永华帝怒不可遏,当即决定在朝堂之上揭露王焕的真面目。
次日朝堂,气氛格外凝重。永华帝将密报重重地摔在王焕面前,“王焕,你可知罪?”王焕吓得脸色惨白,强装镇定地狡辩:“陛下,臣冤枉啊,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永华帝冷笑一声,“哼,证据确凿,你还敢嘴硬?念你多年为官,朕给你一个机会,如实招来,或可从轻发落。”
王焕见大势己去,扑通一声跪地,将自己的阴谋和盘托出,原来是想联合旧势力,趁重建之机搅乱朝堂,扶持一位傀儡王爷上位,进而操控朝政。永华帝听完,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朕如此信任你,你却这般回报朕,来人,将王焕革职查办,打入死牢,其同党一并缉拿,绝不放过一个!”
经此一役,朝堂肃清不少,可永华帝的心情却并未轻松。她明白,这只是冰山一角,往后的路还很长,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着她去攻克。但她毫不退缩,每晚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默默发誓:“朕定当倾尽所有,护我江山社稷,抚我黎民百姓,不负这苍生,不负这皇位。”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百姓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田野里重新长出绿油油的庄稼,集市上也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学堂里书声琅琅。永华帝依旧忙碌,时常微服出巡,亲身体察民情,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跪地高呼“万岁”,那一刻,她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这江山,也正一步步向着光明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