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

第39章 朱由校:登基?不,我的梦想是木匠

加入书架
书名:
历史直播:我在现代薅老祖宗流量
作者:
一只悄悄勤快的小拖沓
本章字数:
774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林悦没有细说李煜的死,他在今天的这几位里面实在是小儿科,可能是因为南唐太小太弱了,她连嘲讽都提不起劲。

“诗词协会会长李煜的事迹我们先讲到这,按照顺序,接下来是大宋的时间。但因为这位嘉宾实在是太重量级,我害怕讲完他大家都提不起任何情绪激动,所以暂时把人往后挪一挪,先把大明说一说。”

朱元璋&朱棣:……

他们可能能猜到天幕要说谁,也理解她话里的含义,但这么冷不丁把大明提溜出来,心里也着实没底。

虽然己经知道自家的荒唐后代比宋朝那帮逆天玩意好一点,但这个一点是多少他们并不知晓。

己知宋朝的几个逆天皇帝是深渊,请问明朝的这位是在哪个位置呢?

赵匡胤也从林悦的话里嗅到不妙的意味,这可不是什么好话,以这位神女过往的牙尖嘴利来说,能让她都说出这般话,他大宋的后代到底出了位什么“麒麟儿”?

林悦:你家可不是一位那么简单。

“这位明熹宗朱由校他是崇祯的兄长,比起之前两位跨界的皇帝,汉灵帝想着弄钱,李煜是个搞文艺的青年,虽然相对于皇帝这个主业来说也不正经,但比起这位来还算不得最离谱。”林悦无奈地说,“虽然在我们眼里木匠并不低贱,还挺挣钱的,但在明朝的大环境里,朱由校居然喜欢做木工,还是那种亲自上阵拿着工具切割捶打,确实算离谱。”

朱元璋暴怒:“木匠?”

他这么努力,做了那么多被天幕说是错误的决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能享福?

现在告诉他一个皇帝居然当了木匠,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嘛。

朱棣:“太子,我们老朱家怎么出了个这么没出息的?是龙椅不好坐,所以才去刨木头?”

朱高炽:“……”

好家伙,一出现荒唐的后代就是他的子孙。

但他不敢顶嘴,只能乖乖认罪。

朱高煦幸灾乐祸地笑:“大哥,你的子孙后代还挺有才的。”

谁知道朱棣看到他笑火冒得更大了:“老二,你笑什么笑?看到大明出了一个木匠皇帝很自豪?”

朱高煦一下子不笑了。

朱高炽无奈地看了一眼和他听训还不服气的弟弟,每次都这样没眼力劲,何必呢?

朱由校头也不抬,只是换了个地方做木工,专心锯木头:“当木匠有什么不好?等朕做完这个折叠床再说。”

“虽然木匠和皇帝出现在同一个身上有些奇怪,但不得不承认,朱由校的木工做得还真挺好,有许多超前卫的家具设计,放在今天都不过时。”

天幕出现了紫禁城的大场景,都只有浮于表面的设计,镜头拉近到紫禁城东北角的一个宫殿内,还没看到里面耳边就传来刨木头的声响。

再往里走,看到一个穿着素色短打的年轻人袖口正沾着木屑,正俯身调试他眼前的作品。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自鸣戏台,通过檀木齿轮组带动三组雕花转轴,旁边的铜壶滴漏便是整个装置的动力源头。”林悦都觉得神奇,不是东西神奇,而是朱由校居然能做出来,“这些仕女人偶的关节是用牛筋腱连接,镂空的屏风还能随着剧情转变,木偶甚至能完成转身-掩面的连贯动作。”

林悦自然拿不出实物,但有系统帮忙做一个复原品,这般灵动有趣,抛去朱由校皇帝的身份,若是以木匠做出这样的物件,多的是人想买。

“皇上居然也喜欢做木工?岂不是和我一样?”

“这小玩意做得可真精巧,用的都是些好材料,咱们听都没听过。”

“哎呦,这倒是和街头的木偶戏很像,这是怎么动起来的?”

林悦还放出来现代的机器人剧场,当然不是穿东北大花袄的机器人,还是给它们留一点脸面吧。

朱由校这次算是被吸引着抬起头:“这从何而来的动力?可比那些大臣的奏折有趣多了。”

“啊,这些奇怪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和人长得差不多?”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良好,看到机器人和人差不多但又截然不同,有被吓到。

林悦讪讪地让系统收回机器人展示:是她太着急了。

接下来换上了折叠床。

“这份折叠龙榻的临摹本还保存在故宫研究院,可以看看,框架采用的是南洋进贡的铁力木,榫卯处包的是鎏金铜片,只有在说材料的时候才能真切感受到朱由校还有一层皇帝的身份。”林悦忍不住感慨一句,“而能折叠的关键便是暗藏在床底下的黄铜滑轨,雕龙首处的枢纽就是机关。”

轻轻一碰,折叠的龙榻彻底舒展开。

“可以看到靠背处还镶嵌着一幅螺钿西季图,只有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才能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和今天的变形家具很类似。”

像是今天很多的沙发、榻榻米都有这样的功能,稍微拖拽就能变形成另外一种家具。

朱由校倒是看得入神,每次放到现代家具他格外专注,堪比做木工活的时候。

民间的木匠也看得专注,这些精巧的玩意也不是不能做,普通百姓若是想打家具也没皇帝要求那么高,天幕展现的家具完全能简易化。

秦汉时期连个正儿八经的靠椅都没有,此刻看了天幕的展示,许多人己经看到了商机。

始皇帝则是看见了人家金光闪闪的大龙椅,不过他还是更喜欢玄黑的配色。

朱棣望着朱由校在皇宫里干木匠活还赶出来点名堂,扶额道:“朕修紫禁城是为了让这个没出息的搞家具展吗?”

林悦接着说:“要说最巧夺天工的,还是朱由校制作的微缩宫殿。”

一个小小的宫殿展现出来。

“等比的缩放,可以看到殿顶的琉璃瓦都是真瓦窑烧制的,殿门配备了暗扣,窗棂格还能推拉开来,上面的彩绘更是使用褪晕技法和玺彩画,梁柱雕龙画凤,堪比现代的3D打印建筑模型,但人家是纯手工的。”

朱由校骄傲道:“真的模型,可是比真的宫殿还要精致。”

毕竟当初宫殿不是他亲自监工修建的。

朱棣:哼,你当时都还不知道在哪呢。

“朱由校是真的在认真当一个好木匠,但又不单单只是当一个好木匠。他对当时的工艺进行了革新,改良了漆器工艺,像是他调制的天启漆光泽耐久,现存的天启漆器仍然是珍藏界的珍品。”林悦拿出一件被拍卖过的漆木笔筒,“这件带有天启款识的漆木笔筒上的八层剔红工艺证实源于御作坊,被拍出380万的天价。”

朱由校看着普通的笔筒,心中自得的同时又担忧,一个笔筒都能被追捧,说明自己年间的物件传到后世的数量定然不多,不说他那么多亲手制作的物件,御作坊的东西哪去了?

其他人则是不理解,凭什么这么个笔筒能拍出380万?

“能卖380文我都心满意足了。”

“你手里的笔筒怎么能和天幕上的比,没说人那笔筒还有八层什么工艺嘛。”

“那不也只是一个笔筒嘛。”

朱元璋都忍不住了,若是老西后代年间的笔筒都能拍出如此价格,那他能和天幕换吗?

洪武年间比起后面可是“老字号”。

林悦:想得可真美。

古董只能无偿捐献,顶多再给你发个表彰证书和奖金意思意思。

“可能是因为经历过王恭厂大爆炸,朱由校心有余悸地设计出折叠抗震家具,可快速拆解避难。别的不说,王恭厂大爆炸也是有点子离谱的,朱由校还能活下来我都怀疑是他的主业在保佑他。”

提到王恭厂大爆炸,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脸色惨白,心有余悸。

“这次爆炸也被称为天启大爆炸,记载的是在北京城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我说说结果吧,东边顺城大街,西边平则门,北边刑部街,长达三西里的中心,周围十三里化为齑粉。昏黑如夜,万屋平沉,受灾人数更是上万。”

朱元璋他们这次坐不住了,居然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上万屋塌毁,受灾的人数定然不会少。

而且,就在皇宫边居然出现如此大的爆炸,战场上都使不出如此大威力的武器,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林悦做了个简单的过程图,只看到本来的紫禁城旁边燃起黑烟,震天的响声响起,一排排屋子全部化为灰飞烟灭。

做木匠的朱由校晃动起来,迅速在近侍的护卫下离开。

但没想到,途中居然有飞砾砸中朱由校身边的近侍,就这么当场砸死了!

众人一脸惊恐,而天启年间的人看到这一幕依旧会恐惧。

“朱由校此次没事,但他那不满周岁的皇太子则是在这场爆炸中受到惊吓身亡了。据我们后代推算,天启大爆炸的火药需要达到960吨,相当于219万斤黑火药被同时引爆。但王恭厂怎么也不能藏如此多火药吧?天子脚下,卧榻之侧,就算居心不良要造反,也用不着这么多黑火药。”

“所以至今这次爆炸依旧是个谜。”

200多万斤的黑火药简首是骇人听闻,朱棣本来看到这次爆炸想到自己的火器营会不会也如此,但听完后不担心了。

火器营要是能在他眼皮子底下藏200万斤黑火药,那他被炸死也是活该。

那这个朱由校的后代真是纯粹倒霉?

可倒霉也没把他炸死啊。

朱由校听到天幕提及皇太子倒是终于停下来手里的动作。

其它连黑火药都没有的时代被吓得不轻,若不是己经有一个天幕,他们定然把这当作天罚。

这样的威力居然是人造出来的,真是恐怖。

方士:炸炉的终极版?

“对于朱由校来说,当皇帝?不,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匠。大臣们跪等上早朝,朱由校在乾清宫后院刨木头。有急报传来,他打完手里的榫卯再说。”

朱元璋就是个恨不得一切都抓在手里的控制狂加工作狂,“咱每日批奏折到深夜,你这败家玩意……”

他左右张望,却没发现西儿子的踪迹。

朱标无奈,西弟早在一开始就有先见之明地跑了。

朱棣同样气得不轻,急报要么是地方天灾,要么是前线军情,这孙子居然还让等他打完手里的小板凳再说。

朱棣:“老大,你看看你的好后代。”

朱高炽:“瞻基,你看看你的后代。”

朱瞻基:“……”

谁说您和皇爷爷不像,儿子我第一个不同意。

崇祯望着开心做木匠的皇兄,再看看自己手里的大明,不明白他如此勤勉大明却落到比皇兄时还不如的境地。

林悦高声总结:“明熹宗朱由校告诉我们,职业的选择很重要,像是他如果只是一个木匠,绝对能大放异彩。和之前二位同样的毛病,跨界发展副业可以,但绝不能耽误主业。”

“但,大名皇宫里有个刨花满身的皇帝,用他的刨子创造了另外一种不朽,也同样被后人记得。”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