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王家村的砖瓦房上,村头的大槐树下,老人们不再是满脸愁容地抽旱烟,而是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难得的笑容。“通水啦!通水啦!” 一声欢呼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紧接着,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在村子里回荡,惊飞了树梢上的鸟儿。
干涸多日的灌溉渠,此刻终于迎来了清澈的水流。水浪欢快地拍打着渠壁,顺着蜿蜒的渠道奔涌向前,所到之处,仿佛给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从西面八方涌向水渠,有的光着脚丫踩进渠水里,感受着久违的清凉;有的捧起一汪清水,洒向空中,看着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赵小天和王大海沿着田埂走来,远远就望见了这热闹的景象。王大海的警服依旧笔挺,只是裤脚还沾着上次 “演戏” 时的草屑;赵小天穿着朴素的衬衫,袖子随意地挽起,额头上还沁着细密的汗珠。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满是欣慰。
“赵乡长!王所长!”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原本聚集在水渠边的村民们,瞬间如潮水般涌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地招呼着,“快到俺们家坐坐!”“进屋喝口水!”“多亏了你们呐!” 一双双粗糙却温暖的手,拉着赵小天和王大海,怎么也不肯松开。
王金生老支书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的脸上笑开了花,布满皱纹的眼角都堆到了一起。老人一路小跑着过来,远远就竖起大拇指:“赵乡长,好样的!王所长,也有你的功劳!” 说着,他紧紧握住两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赵小天和王大海在村民们的簇拥下,走进了田间。绿油油的麦苗喝饱了水,挺首了腰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致谢。赵小天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土壤的湿度,又轻抚麦苗的叶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看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那可不!” 旁边的一个汉子咧着嘴笑道,“要不是赵乡长和王所长,俺们的庄稼可就全完了。这水渠修得又快又好,才花了 3 万块钱,剩下的 7 万还退给俺们了!” 周围的村民纷纷点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村民们说什么也不让赵小天和王大海走,“一定要留下来吃饭!”“不吃俺们一顿饭,就是看不起俺们!” 热情的话语,让两人盛情难却。
不一会儿,村里的晒场上就热闹起来。几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农家的美味佳肴:金黄的炒土鸡蛋、香气扑鼻的红烧肉、鲜嫩的清炒时蔬,还有刚从水渠里捞上来的鲜鱼,满满当当摆了一桌。王金生抱着几瓶老酒走了过来,非要拉着赵小天和王大海坐下。
赵小天连忙摆手拒绝:“使不得使不得,这酒我不能喝。”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大海拉住了。王大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帮了村民这么大的忙,这是他们的一番好意,你要入乡随俗。再说了,以后还要和这帮老家伙打交道,你要是不能喝点,恐怕他们不会服你。” 说着,他还调皮地指了指王金生。
王金生一听,乐了:“王所长说得对!赵乡长,今儿个你要是不喝几杯,可别想走!” 周围的村民也跟着起哄。赵小天看着村民们真诚的笑脸,不再推辞,接过酒杯。
酒过三巡,月光洒在晒场上。赵小天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他们讲述村里的故事,分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王金生说起年轻时和张建国一起修渠的往事,感慨万千;年轻的汉子们则开着玩笑,说要给赵小天介绍对象。欢声笑语中,赵小天和王大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信任,也更加坚定了要改变山水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