轱辘杆子

第161章 丰收序曲

加入书架
书名:
轱辘杆子
作者:
小梨花O
本章字数:
4698
更新时间:
2025-07-06

五月的晨光穿透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将李青的身影投映在翠绿的黄瓜藤上。她弯腰检查着滴灌管道的出水量,真丝衬衫的袖口己经被晨露打湿。远处传来菌生调试自动喷淋系统的电子提示音,混合着七叔公带着老人们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的说笑声。

"西区三号棚的西红柿该打杈了。"王轱辘的声音突然从背后传来,带着晨起的沙哑。他拄着拐杖站在田垄间,工装裤上沾满了泥点,左腿因为长时间站立而微微发抖。

李青首起腰,看见丈夫手里捏着一株染病的草莓苗:"炭疽病?"

"嗯。"王轱辘用拇指捻了捻叶片上的褐斑,"得把发病区隔离。"他转身时踉跄了一下,李青立刻扶住他的胳膊,隔着衬衫感受到紧绷的肌肉。

沈雅琴的高跟鞋声从大棚外由远及近。她今天穿着利落的米色套装,金丝眼镜链在晨光中闪闪发亮:"上海客商十点到,要敲定有机蔬菜长期订单。"

李青看见母亲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上面是实时变动的蔬菜价格曲线。自从父母搬来青山村,母亲就用当年经营公司的经验,帮合作社建起了完整的产销体系。

"梨叶呢?"李青拍掉手上的泥土。

"在梨园测糖度。"沈雅琴推了推眼镜,"那孩子比你会用测糖仪。"

王轱辘悄悄捏了捏妻子的手。二十年前李青刚来青山村时,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现在却成了合作社最懂有机种植的人。

晒场上,新收的小麦堆成金色的小山。李建国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操作着新买的色选机,老花镜滑到鼻尖上。看见妻女走来,老人举起一捧麦粒:"千粒重超标准了!"

"爸,您的降压药。"李青从兜里取出药瓶。

沈雅琴突然伸手整理丈夫歪斜的衣领,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让李青眼眶发热。当年公司破产后父母剑拔弩张的关系,如今在青山村的土地上悄然愈合。

"菌生!"沈雅琴转向正在调试设备的少年,"把昨天的检测报告拿过来。"

菌生小跑着过来,白大褂口袋里还插着测糖仪。这个曾经的放牛娃,现在己经是合作社的技术骨干。梨叶跟在他身后,辫梢上沾着梨花粉,手里捧着记录本。

"外婆,黄金梨的糖度达到14.2了!"少女兴奋地报告。

沈雅琴扫了一眼数据:"还差0.8个点才能进精品超市。"她转向王轱辘,"下午专家来指导梨树光照调控,你主持。"

李青看见丈夫的喉结动了动。她知道这个只读过几天小学的男人,每次在专家面前发言都会紧张得冒汗。

午饭时,合作社的食堂飘着草莓的甜香。李青把最大的一颗塞进王轱辘嘴里:"甜不甜?"

他抓住她的手腕,舌尖掠过她指尖沾到的汁水:"你尝尝?"

沈雅琴的咳嗽声从背后传来。李青慌忙抽回手,却看见母亲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上海客商提前到了。"沈雅琴敲了敲手表,"轱辘,去换你那套西装。"

会议室里,王轱辘拄着雕花拐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介绍着合作社的轮作制度。李青注意到他的西装裤腿特意加长了,完美遮住了左腿的残疾。

"我们的草莓通过欧盟SGS认证。"他点开投影仪,画面显示出完整的检测报告,"重金属含量仅为标准值的十分之一。"

客商们传阅着报告,不时发出赞叹。沈雅琴坐在角落,嘴角微微上扬。李建国则像个骄傲的父亲,不停地给客人添茶。

签约仪式后,李青在梨园找到了丈夫。他己经脱掉西装外套,领带松松垮垮地挂着,正单膝跪地检查滴灌带。

"累了吧?"她帮他按摩着后颈。

王轱辘仰起头,阳光穿过梨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你妈刚才...夸我讲得好。"

李青的手顿了顿。母亲从不轻易夸奖别人,哪怕是父亲当年把公司做到上市时。

夜幕降临,合作社的院子里摆起了庆功宴。七叔公搬出珍藏的老酒,刘婶端来了拿手的红烧肉。菌生穿着崭新的白衬衫,正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客商交流。梨叶在一旁补充,少女的眼睛在灯光下亮如星辰。

"妈,"梨叶突然宣布,"我决定报考农业大学!"

李青手里的酒杯晃了晃。王轱辘搂住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真丝布料传来。

沈雅琴站起身,金丝眼镜反射着灯光:"下周开始,菌生去省农科院进修。"她顿了顿,"费用合作社承担。"

少年手里的筷子啪嗒掉在地上。李青父亲笑呵呵地给他倒了一杯果汁:"好好学,回来教我们新技术。"

宴席散尽时,月光洒满了晒场。李青帮王轱辘按摩的膝盖,药油的气味混合着梨花的清香。他的肌肉在她掌心下微微颤抖,却始终咬着牙不吭声。

"瑞士的康复中心..."她轻声问。

王轱辘突然翻身将她压在躺椅上,拐杖倒在地上发出闷响:"等回来,我们扩建大棚?"

他的吻落在她的颈间,带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李青的睡袍带子不知何时己经松开,露出锁骨下方一片雪白……

木门这时突然被推开,梨叶的尖叫声和菌生慌乱的道歉声同时响起。王轱辘手忙脚乱地抓起外套盖在妻子身上,沈雅琴的声音从走廊传来:"梨叶,来我房间学商务礼仪。"

夜深人静时,李青发现母亲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月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她手中的账本上——那是合作社今年的分红方案,每个社员后面都跟着可观的数字。

"妈..."

沈雅琴合上账本:"比当年做进出口贸易踏实。"她起身关灯,"睡吧,明天要收早季玉米。"

晨雾还未散尽,大型收割机就开进了玉米地。李青站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倾泻进卡车。王轱辘拄着拐杖在调度车辆,对讲机里不时传出他的指令。

沈雅琴带着上海客商参观食用菌车间,流利的解说词完全不像个退休的企业家。李青父亲则在草莓大棚里教孩子们辨认成熟的果实,老人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当夕阳将晒场上的谷堆染成金色时,李青靠在丈夫肩头,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母亲的严谨,父亲的温和,梨生的好学,梨叶的朝气,菌生的勤奋,还有王轱辘永不放弃的坚韧,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了最甜美的果实。

合作社的喇叭里播放着丰收的乐曲,新摘的果蔬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青山村的每一天,都在这忙碌而充实的劳作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