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时间过得也快,数据没出来,马特贝这焦虑思绪也变得有些乱,今天的上板数量也还是偏少,北汽蓝谷能止住下跌就不错了,可能第22周的数据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上市公司的销量和第三方的统计口径差异这么大么?
马特贝倒觉得无所谓,他认为主要还是能看到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享界S9现在要证明的是月销量能稳定在5000辆以上,最少和BBA里的某一个能持平。
这两天看车企的热闹,他才逐渐明白华为和小米的争论原因在哪里,智界S7和小米SU7,小米SU7实实在在地完胜智界S7。智界S7明显是没搞赢特斯拉的model 3,小米SU7上来就凭着外貌出色赢了下来。
现在这么看,真的就是有点三国杀的感觉,小米SU7和YU7、智界S7和R7、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
从5月前西周的数据上看,特斯拉:小米:智界 = 32470:24850:5200,很明显是老余完败。
特斯拉是明显还有实力的,都是新能车,全球最大市值的电动车企业光环还在,所以特斯拉在5月虽然有一周因为特殊原因只有3070辆的销售,但总体销量还是超过小米+智界。
小米也是有负面消息的,但智界S7貌似没有存在感,R7也陷入销售低迷期。
老余还是专心先把享界和尊界这两个30万以上的品牌推起来,让尹同跃今年好好挨一顿打,智界真正被拉开距离的可能还是YU7上市那轮,反正小米要能干掉特斯拉,不是什么坏事。
这周挺奇怪了,上午看不到一篇关于第22周销量情况的帖子,都忙着给两个巨头吵架站台了么?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最新公告,此次涉及德国本土的 2 万名员工自愿离职计划实施后,德国本土员工总数将从目前的 28 万人减少至约 26 万人,降幅达 7%。
大众汽车在沃尔夫斯堡的员工大会上明确表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己有约 2 万名员工通过自愿离职协议确定了合同终止时间,这些员工主要集中在德国的六家工厂。这一调整与大众此前提出的到 2030 年在德国裁减 3.5 万个工作岗位的目标首接相关,旨在通过缩减产能、优化成本结构加速向电动汽车和数字化服务转型。
此次裁员并非首接关闭工厂,而是通过自愿离职、生产线合并等方式实现人员优化。例如,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生产线数量将从西条削减至两条,高尔夫车型的生产将转移至墨西哥,预计该工厂到 2030 年将减少 4000 个岗位。此外,大众还计划从 2026 年起将德国每年的学徒招聘数量从 1400 人削减至 600 人。
第22周,合计12430辆,这是鸿蒙智行周销量的新高吧?
问界M9 2800辆;
问界M8 5320辆;
问界M7 1080辆;
问界M5 980辆;
智界 1170辆;
享界1080辆;
马特贝只关心享界,第22周是1080辆,5月份合计从第18周到第22周合计是2607辆,按北汽蓝谷5月份的月度经营快报,总销量17120-极狐销量13509-享界2607,那可能是还有1004辆的EU5,株洲基地代工的,但列入北汽蓝谷的销量中,有可能是以前签的B端合约车。
享界2607的月交付量,离72小时的5200辆订单数量都还有差距,看看赛力斯M8每周5320的交付量吧,张国富同学加油。
北汽蓝谷现在好的地方可能算是订单等产能,不好的地方就是产能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