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第206章 鞑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作者:
独孤世遗
本章字数:
5020
更新时间:
2025-06-19

朱慈炅已经踏上了南京的土地,牵着王坤的手,刚刚站稳,还有点晕船,太久没有脚踏实地了。

一员大将穿过层层护卫,也不管河边的鹅卵石硬不硬,“啪”的一声跪倒在朱慈炅面前。

“末将孝陵卫指挥使梅香,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孝陵卫指挥使基本是梅、萧两家世袭的,这个梅香怎么取了个女人的名字,完全跟一脸胡须,英武不凡的气质不搭。

不过,孝陵卫的效忠,朱慈炅还是很满意的。听说孝陵卫还有特种兵,他一直还挺担心。

他也不想想,天启就他一个崽,孝陵卫不向他效忠向谁效忠,他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计算,完全是过份的不安全感。

“梅卿平身。”朱慈炅面带微笑,轻轻挥手。

梅香可激动了,双手无处安放,身上甲胄哗哗和江水共鸣。

他一辈子就接任指挥使的时候进过一次京,就在兵部呆了几天,连天启帝面都没见到,现在终于见到活着的大明皇帝了,毕竟太祖爷他想见,天天都能见。

“末将奉高公公之命率两千孝陵卫前来护驾,沿途安全,我们还带来了陛下的御辇。”

朱慈炅点头肯定,“好。”

对于孝陵卫,朱慈炅还是满意的,全大明所有卫所,就这个卫战力不减,一员不缺,独数一帜,实在让小皇帝激赏。

朱慈炅也不想想他们的名字,大明谁敢向他们伸手,事情一闹大,不管哪个皇帝在位,都肯定先弄伸手的人。他们要装备要银子,从来都是优先满足的。

也因为此,孝陵卫也是大明最忠诚的部队。哪怕大明没了,整个南京都投降了,他们也不降,最后失败了,士兵宁愿自刎也不苟且,他们才是真正的不负皇恩。

雨后金陵,空气澄净,纵使人马熙攘,朱慈炅仍觉神清气爽,心境豁然。

稍走两步,晕船的感觉稍退,朱慈炅正心情愉悦的要观察观察南京龙江码头的陈设布置,这里可是大明的动脉之一,也是他选择在此下船的原因。

可就在此时,文臣武将如潮水般涌来,将朱慈炅层层环绕,朱慈炅的视线被遮挡,只觉眼前一片混乱。

梅香和刚下船的太监小宫女都被挤到了外围,朱慈炅看了个寂寞,只剩下一脸古怪。

徐阁老最先禀报,“陛下,老臣亲自检查过御辇了,南京方面还是准备得妥当的,基本合制。”

朱慈炅十分无语,这点小事是你一个阁老关心的?

这徐光启本来就没有啥阁老风度,遵化再见之后,竟然有向谗臣转化的趋势,对他各种讨好。

朱慈炅对他已经起了疑心,这老头是不是背着朕干了啥坏事?

别这样谄媚好不好,如果是跟黄阁老一样找小姑娘,朕不计较的,只要你觉得自己身体好。

周遇吉不是朱慈炅潜邸出身,但当初的勇卫营一样参与了天启驾崩时的皇宫护卫,同样可以算是皇家嫡系。

他在人群中露出脑袋,“陛下,仪仗还是我们皇骁卫负责吧。锦衣卫在南京这边的人员,末将刚刚看过了,不如我们皇骁卫威武。”

重新回到皇帝身边的高文采已经跟他争了一路,御前也不怕。“陛下,锦衣卫负责仪仗,历来如此。周指挥故意找几个高大的和我们比,我们当然比不过。”

你两个东西这也争到御前?

朱慈炅小脸一绷,“一边一半,有啥好争的。”

看到孙传庭倪元璐几人都准备开口,朱慈炅莫名心烦。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帮人现在总喜欢拿点鸡毛蒜皮的事来他面前刷存在感,朱慈炅开始还有耐心,现在已经懒得理会了。

他感觉他的天工院行走们战争之后,好像集体换了个脑袋,有时候总显得莫名其妙,好像集体降智了。

“好了,都别说了。准备起驾吧,有啥事到了南京再说。”

小皇帝身边的两个新人,刘孔昭和梅香都面面相觑。

这是皇帝无形的影响力啊,恐怕只有嘉靖道爷才有,而眼前的皇帝分明还是个娃娃。

算了,能打败洪歹极的娃娃还是娃娃吗?

疯子才会孩视皇帝,两人倍加小心的跟在后面,皇帝性格他们不熟悉啊,不知道什么时候犯错了。

偏偏朱慈炅想起他们了,走着走着,回头微笑。

“诚意伯,会骑马不?你来给朕驾车如何?”

刘孔昭躲不过,赶紧上前。“臣会,臣可以。”

嘴上如此说,背后沁汗了。这驾车有什么说法吗?这是啥政治隐喻?

朱慈炅也看到了梅香,同样不放过。

“梅指挥就负责给朕擎旗吧。”

这个简单,梅香躬身。“末将遵旨。”

沿正阳门出十里官道,彩旗飞扬,人声鼎沸,孝陵卫士兵密布左右,大明有史以来最隆重的郊迎礼选择于此。

朱慈炅之前,谁也没有享受过二十多位亲王集体出迎的待遇。

但那怕都到了这时候,负责筹备的三位大臣依然在小声扯皮,互相埋怨。

礼部尚书周登道认为,小皇帝是来祭陵的,按照道爷的规矩就行。

南礼部尚书董其昌认为,小皇帝是大胜还京,要按照郊迎成祖的礼仪。

太常寺卿钱谦益认为,小皇帝是从北京到南京,按照南巡驻跸礼节即可。

周大宗伯权力最大,但董其昌资格最老,钱谦益声望最隆。

周登道反对大胜郊迎,因为皇帝已经在长城庆祝过了,俘虏都活埋了,再说,南京算什么京?

董其昌仗着地主之宜,拉了大批官员非要凸显南京地位,最好让人觉得皇帝还京南都了。

钱谦益本能的觉得不能让小皇帝展示军威,低调郊迎最好。

不过王爷们可不干,谁也不放弃讨好皇帝的机会。

反正现在弄了个四不像。

单单诸藩同迎,大明就从来没有过先例,底层官员都已经疯了。

最后刘阁老拍板,最低郡王,什么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乖乖呆着,不许去凑热闹。

地点本来是在正阳门外,不知道哪位王爷说要前出十里,好嘛,得到了所有亲王的一致认可。

就这样南京城为之一空,别管你是不是七老八十,都到城外晒晒太阳先。

还有礼乐编钟,本来开始是四十八人,后来加到六十四人。

潞王爷依然觉得小气,霸气拍板,孤出钱,一百二十八人。

这哪行,诸藩一起出钱,二百五十六人。

这把太常寺直接干自闭了,好在南京文华荟萃,乐手还是可以临时招募的。

反正王爷们有钱,单单这场郊迎的架势,谁敢说我大明不是太平盛世?

谁管你太仓是不是跑老鼠,反正南京就一个字——壕!

可惜,他们的大明小皇帝同样任性,管你什么礼仪。

午时刚过,无聊的唐王朱硕熿正在逗小孩,他威胁瑞王世子朱由杞。

“你父王逼死秦王,孤要联名弹劾,你说怎么办?”

话刚说完,马蹄声如雷,打破了郊迎现场的喧嚣,众人惊愕抬头,只见尘土飞扬,一群一眼望不到边的武装骑士疾驰而来,宛如黑云压城。

“鞑……鞑子!”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