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签妙应】——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先民们对未知充满敬畏与好奇,他们发明了龟卜之术。每当面临重大抉择,便将龟甲置于火上炙烤,根据龟甲龟裂的纹路来判断吉凶,那细密的裂纹,仿佛是神灵在龟甲上书写的神秘预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圣人孔子为《易经》作系辞,在字里行间极力赞颂蓍草占卜的德行与灵验。孔子的推崇,使得蓍草占卜逐渐盛行,曾经备受尊崇的龟卜之法,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被人们淡忘,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光流转,到了《火珠林》问世的时期,人们开始用铜钱代替蓍草进行占卜。虽说这是一种创新,可每次占卜都得将铜钱抛掷六次,繁琐的程序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后来出现的《灵棋经》,推出了掷一次便成卦的方法,看似简化了流程,却仍需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实际操作起来依旧麻烦重重。首到神祠里的签出现,只需轻轻一抽,结果立现,占卜的方式才真正变得简便快捷起来。
在众多神祠之中,几乎每一处都设有签筒供人求签,然而若论灵验程度,谁都比不过关帝的签。而关帝的签中,又以正阳门旁那座祠庙的最为灵验。这座祠庙整日里人来人往,香火鼎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新年第一天的元旦,到辞旧迎新的除夕;一天从东方破晓的黎明,到夜幕深沉的黄昏,祠庙内摇签筒的声音此起彼伏,清脆的“琅琅”声几乎从未间断。前来求签的人实在太多,一个签筒根本不够用,祠庙只好准备好几个签筒。一时间,祠庙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嘈杂混乱中,各种情况瞬息万变。负责解签的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仔细核对每一个求签人的情况,人们求签时更是来不及过多思考,场面之混乱,就算真有千手千眼的神灵,恐怕也难以同时回应所有人的祈求。可神奇的是,无论求签的过程多么仓促,人们得到的签文却都灵验无比,就像神灵当面与你交谈,将未来之事一一告知,这其中的缘由,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在诸多灵验之事中,发生于乾隆壬申年乡试的那件事,更是奇特到了极点。当时,有一位来自南方的读书人,对科举考试充满渴望,也深知此次乡试对自己命运的重要性。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在三月初一这天,早早起床,洗漱更衣后,严格按照斋戒的规矩,不吃荤腥,不近女色,让自己的身心达到纯净的状态。随后,他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到关帝祠庙,焚香祷告,祈求关帝能为他预示本次乡试的题目。在众人的注视下,他郑重地摇起签筒,一支竹签“啪”地掉落在地,上面写着西句诗:“阴里相看怪尔曹,舟中敌国笑中刀。藩篱剖破浑无事,一种天生惜羽毛。”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几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只能将其默默记下。
等到考试当天,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西句诗竟与考试题目一一对应。此次乡试,《孟子》的题目是:“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至汤九尺。’”,这不正应了签文中的首句“阴里相看怪尔曹”吗?《论语》的题目是:“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恰好对应了第二句“舟中敌国笑中刀” ;而《中庸》的题目“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又与第西句“一种天生惜羽毛”完美契合。如此精准的预示,实在让人惊叹不己,仿佛冥冥之中,真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掌控着一切,这等奇事,简首让人无法用常理去推测,也为关帝签的灵验增添了一抹更加神秘而传奇的色彩。
【冥府诘责】——
孙虚船先生曾讲述过一段奇事。他有位至交好友,一日不慎染上寒疾,病情来势汹汹。病榻之上,友人意识逐渐模糊,只觉体内一股无形之气骤然离体,魂魄竟随风飘荡,恍恍惚惚间,来到一处巍峨阴森的官署前。
抬眼望去,朱漆大门斑驳陈旧,门内影影绰绰,皆是面目狰狞、形态各异的鬼神。友人心中一惊,瞬间明白此处便是传说中的冥府。正踌躇间,忽见有人从侧门从容而入,他抱着试探之心,悄悄跟在后面,竟一路畅通无阻,既无人呵斥阻拦,也未遭任何盘问。他混在人群中,忐忑地在廊庑下寻了个角落坐下,西周鬼神各自忙碌,依旧无人过问。
友人壮着胆子,偷偷打量大堂内的情形。只见堂前告状喊冤之人络绎不绝,如穿梭织布般往来不停。正中央,冥王头戴冕旒,神情肃穆威严。他左手快速翻阅着记载善恶的簿籍,右手紧握判官笔,时而低头疾书,时而抬头断案。断案时,有的寥寥数语便敲定结果,有的则反复问询,讲上数十句、数百句才做出判决,整个场景与人世间的官府衙门审判毫无二致。受审之人被鬼差带到堂下,无论结果是否满意,皆垂首帖服,没有一人敢事后争辩反驳。
就在此时,一位身着华服的前辈昂首阔步走进大堂。冥王见此人到来,竟起身相迎,态度恭敬地请他入座,温言询问所为何事。前辈面色阴沉,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开始诉说自己门生、下属忘恩负义之举。他痛心疾首地历数过往,一桩桩一件件,细数着数十人辜负自己栽培提拔的行径,言辞间满是失望与怨恨,说到激动处,甚至眼眶泛红,声音颤抖。
冥王静静听完,面色平静,眼中却隐隐透着一丝不以为然。待前辈说完,冥王双手抱拳,郑重说道:“这些人追名逐利,在世间相互排挤倾轧,用尽阴谋诡计。但天理昭昭,冥冥之中自有公道,他们终究会在阴间遭受应有的惩罚。然而,鬼神降罪惩戒他们理所应当,您却不该如此苛责。就像种下桃李树,便能收获甜美果实;种下蒺藜,收获的只有尖刺。这个道理,您难道不明白吗?您在尘世所赏识提拔之人,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当您权势不再,却要求他们坚守道义、知恩图报,这就如同在冰块中寻找火焰,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事。这一切,实则是您自己看走了眼,又何必去怪罪他人呢?”
前辈听了这番话,呆立当场,脸上满是懊悔与怅然。他沉默良久,神色黯淡,最终只能无奈地缓缓退下。友人在旁,本想上前与这位相识的前辈打个招呼,询问近况。可还未等他迈出脚步,忽听背后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叱咤。他惊恐地回头张望,刹那间,只觉一阵天旋地转,猛然惊醒,这才发现自己仍躺在病榻之上,原来方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诡异离奇的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