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人

第三十六章钢与火的选择

加入书架
书名:
保安人
作者:
河家龙
本章字数:
2798
更新时间:
2025-04-21

钢与火的选择(1981年春)

省轻工局的吉普车碾过河州刀具厂门前的土路,扬起一片黄沙。马华龙蹲在淬火槽前,头也不抬,手里的铁钳拨弄着通红的刀坯。马一龙站在门口,攥着那份日本企业的合作意向书——对方开价二十万美元,要买他们的“波浪纹”锻造技术。

“爹,省里说这是创汇的机会……”

马华龙没吭声,只是将一块敦煌矿砂丢进炉膛。火星噼啪炸响,映着墙上新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红头文件()。文件里写着“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可他知道,有些东西比政策变得还快——隔壁县的铁匠铺己经关了三家,农机厂的车床日夜轰鸣。

暗流(1981年夏)

广交会的订单堆在账房,可车间里的焦炭却见了底。计划内的配额迟迟不到,马一龙连夜扒上运煤的火车,从宁夏背回两筐劣质煤。炉火青白不定时,省里突然来了验收组,指着电炉上的西夏文温度显示器皱眉:“这不符合标准化生产规范!”

当夜,马华龙把祖传的鎏金腰刀埋进地窖。刀鞘上“昭和十六年”的刻痕旁,多了一行新字:“1981.6.15 停炉”。

淬锋(1981年冬)

三九天的第一场雪盖住了“民族刀具厂”的招牌。马一龙攥着《关于1982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文件()冲进车间,却见父亲正把日军钢盔熔成的钢水浇进模子。

“爹,文件说允许农民搞副业了!咱能自己买煤——”

“看火候。”马华龙突然打断他。炉膛里,1938年的弹片与1981年的合金正交融成赤红的旋涡。老铁匠举起铁锤,砸向最后一台日本电炉。飞溅的火星中,墙上的《工业三十条》宣传画被烧出一个窟窿,露出底下崭新的红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示范户”。

炉火重生(1982年春)

河州的第一场春雨来得比往年更早。马一龙站在新挂的"华龙刀具作坊"木牌下,望着父亲用铁锤将最后一块"民族刀具厂"的铜牌砸成钢坯。铜牌在炉火中渐渐软化,熔进了新打的镰刀里。

"爹,县里给咱发了个体经营执照。"马一龙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红印的纸,"从今往后,咱们的刀想打多少打多少。"

马华龙没接话,只是将淬火槽里的水换成了党河的水。水面映出他斑白的鬓角,也映出墙上新贴的《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的报纸。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站在炉前,看着日本人留下的钢盔被熔成第一把镰刀。

钢与火的传承(1982年夏)

第一批自产自销的刀具在县集市上被抢购一空。马一龙数着皱巴巴的钞票,突然发现父亲不见了。他在老车间的废墟里找到了马华龙——老人正蹲在地上,用日军刺刀改制的小铲子挖着什么。

"爹,您找啥呢?"

"找这个。"马华龙从土里捧出个铁盒子,里面是一本泛黄的《保安人锻刀秘术》,书页间还夹着几片1938年的弹片。"当年埋的时候,就想好了要传给能守住它的人。"

马一龙接过书,发现最后一页被血渍染红的地方,新添了一行字:"1982年立夏,传于吾儿一龙。"

新刃出鞘(1982年秋)

日本客商再次登门时,带的不再是合同,而是一把残缺的武士刀。"家父在硫磺岛用过这把刀,"客商深深鞠躬,"听说马师傅能修复任何钢铁。"

马华龙将刀与党河的水纹钢一起熔炼。当火星溅到客商的西装上时,他突然问:"知道为什么保安人的刀见血不沾血吗?"不等回答,他就将成型的刀坯浸入冰水,蒸汽中浮现的波浪纹里,隐约可见"1938-1982"的字样。

"因为我们的钢,"老铁匠将修复的刀递给客商,"记得住每一滴血该流去哪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