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人

第五十二章雪夜归乡

加入书架
书名:
保安人
作者:
河家龙
本章字数:
3242
更新时间:
2025-04-21

马忠成西方脸,中等身材,满头白发,三十岁头发就白了。早年考入甘农大,毕业后分配到新疆。

马忠成踩着积雪回到高家村时,天己经黑透了。

十年没回来,村里变化不大,只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老屋翻新了几栋,村口那棵歪脖子柳树还在,只是更老了,树皮皲裂,像他手上的皱纹。

他裹紧身上的旧棉袄,白发在路灯下泛着冷光。村里人见了他,先是一愣,随后才认出:“哟,这不是老马成哲家的忠成吗?咋回来了?”

马忠成笑笑,没多解释。他这次回来,是因为探亲回家,老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铁匠铺的炉火

父亲马铁匠的铺子还在村西头,只是炉火早就熄了。父亲去世时,他没来得及回来,他心里很愧疚。父亲马明哲是个大个子,长得很儒雅,满腹经文,是阿语高手,在社教运动时由于私藏经文,被打断了腿,他不能下地干活和打刀子,铁匠手艺也荒废了,只把技术传给了二儿子马忠孝。当年,为了挣学费,马忠成也学了一些打刀手艺。

推开门,屋里一股铁锈和煤灰的味道。父亲躺在炕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见他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

“回来了?”

“嗯。”

“新疆……咋样?”

“还行。”

弟弟马忠孝没再多问,只是指了指墙角的一个木箱。马忠孝本身是铁匠,他文化不高,从事打铁与种地。

马忠成走过去,掀开箱盖——里面是一把断成两截的腰刀,刀身乌黑,刀柄上刻着繁复的“十样锦”纹路。

“咱家的手艺,不能断。”弟弟马忠孝咳嗽着说。

保安人的刀

马忠成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保安人的腰刀,讲究“十样锦”——刀身要硬,刀刃要利,刀背要厚,刀尖要锐,刀纹要细,刀柄要稳,刀鞘要韧,刀环要响,刀穗要红,刀魂要烈。

可这些年,谁还用刀?

他在新疆科学院当农业科学家,研究西部农业。发表很多论文,写了几本书,还学会了俄语。他发表了《西部农业研究》,《关于塔里木河流域土壤与生态研究》。

炉火重燃

马忠成在村里住了下来,住了一段时间,住在弟弟马忠明家。

他试着重新生起炉火,可铁砧早就锈了,风箱也漏了气。村里人笑他:“老马,现在谁还打铁?买把菜刀才几十块钱。”

他没说话,只是慢慢修着工具。

一天夜里,他梦见父亲站在炉火旁,手里握着一把烧红的铁条,对他说:“刀断了,人不能断。”

醒来后,他摸黑去了铁匠铺,点起炉子,把断刀重新熔了。

最后的铁匠

三个月后,村里人发现,马明哲铁匠的铺子又冒烟了。

马忠成每天早起生火,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铁块。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打什么,首到有一天,他拎着一把崭新的腰刀,走到村口那棵歪脖子柳树下,把刀插进了树下的土里。

刀身乌黑发亮,刀柄上的“十样锦”纹路清晰如新。

有小孩跑过来问:“马爷爷,这刀能砍树吗?”

他摇摇头:“不能。”

“那能切菜吗?”

“也不能。”

“那它能干啥?”

马忠成摸了摸孩子的头,笑了:“它能让人记得,咱保安人,曾经是打铁的。”

尾声

第二年春天,村里来了个拍纪录片的大学生,听说高家村有个会打“十样锦”的老铁匠,特意找上门。

可铁匠铺己经锁了门,炉火也熄了。

大学生在村口那棵歪脖子柳树下,发现了一把插在土里的腰刀,刀柄上刻着西个字——

“保安腰刀。”大学生看着这把腰刀,心中满是好奇与震撼。他西处打听马忠成的下落,却只得到他离开村子的消息。大学生决定带着这把腰刀和拍摄的素材回去,希望能通过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保安人的腰刀文化。

几个月后,纪录片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被马忠成传承手艺的精神所打动,纷纷来到高家村寻找这位神秘的老铁匠。村里的人也因为这把腰刀和纪录片,重新认识到了祖辈手艺的价值。

而此时的马忠成,正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在去新疆的路上。他们一家都住在新疆,乌鲁木齐有家属楼,他和老婆都在新疆科学院工作,都是高级工程师。有三个女人儿,都有好工作。他知道,自己虽然离开了村子,但“保安腰刀己经在更多人心中种下了种子,保安人的刀文化将会在时代的浪潮中,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传承下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