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010:专攻卡脖子

第31章 金字招牌的威力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回2010:专攻卡脖子
作者:
猛入星海
本章字数:
3490
更新时间:
2025-06-30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赣城稀金科技 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当这块由纯铜打造、字体浑厚庄重的牌匾,被郑重地挂在【赣城稀金科技】那朴素的工厂大门上时,整个赣城的商界和政界,都为之震动。

王德海校长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为这次挂牌仪式,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大、但规格极高的典礼。市长、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教育局局长、科技局局长……赣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悉数到场。

当市长和林建国——这位不久前还在为生计发愁的下岗工人——共同为牌匾揭幕时,闪光灯亮成了一片。这一幕,在第二天,就登上了《赣城日报》的头版头条。

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威力,是立竿见影且超乎想象的。

首先闻风而动的,是银行。

之前,赵卫东为了公司的流动资金,跑了好几家银行申请贷款,结果都因为公司成立时间短、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而被婉拒。但现在,情况完全反了过来。

各大银行的行长,几乎是提着礼物排着队地前来“拜访”。

“林总,赵总,我们行为你们这样的高新科技企业,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五百万的低息贷款,三天之内就能到账,您看怎么样?”

“王董,别听他们的!我们行可以提供一千万的授信额度!随用随取,利息全市最低!我们支持的,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啊!”

看着这些前倨后恭的银行行长,王大军和赵卫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种扬眉吐气般的

最终,林凡拍板,接受了市工商银行提供的一笔高达两千万、年利率仅为3%的“高新科技企业扶持贷款”。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他深知,在企业高速扩张期,充足的现金流,就是最强大的底气。

紧接着,是政府部门送来的“政策大礼包”。

科技局主动上门,为他们申请了数十万元的“科技创新补贴”。税务局则批准了他们“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企业所得税首接从25%降到了15%。甚至连国土局,都派人来勘探,表示可以在旁边的工业园区,为【稀金科技】预留一块五十亩的工业用地,用于未来新厂区的建设,地价给予最大优惠。

这些在过去看来需要跑断腿、磨破嘴才能办成的事情,现在都像自动送上门来一样。

林凡深刻地体会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做企业,技术固然重要,但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与“背书”,才是真正无价的“通行证”。它能为你扫清无数障碍,让你能将全部精力,都聚焦于发展本身。

市场的反应,则更加狂热。

“中科院合作单位”这几个字,就像最强大的质量保证。之前那些还在犹豫、还在观望的客户,彻底放下了所有疑虑。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公司的产能,从月产三吨,迅速提升到五吨、八吨,却依旧无法满足那滚雪球般增长的需求。

公司的账户上,资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着。第一个月,销售额突破百万;第二个月,突破三百万;第三个月,公司的单月净利润,己经稳稳地站在了一百万元以上!

王大军看着财务报表,激动得整夜睡不着觉。他当初投入的那五十万现金和一座旧厂房,在短短几个月内,己经变成了价值数千万的优质资产,翻了近百倍!他知道,自己赌对了,赌上了一辈子最辉煌的未来。

而林凡,在这片繁荣的景象中,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

他将公司的日常运营,彻底放权给了日益成熟的“三驾马车”管理团队,自己则像一个幽灵,大部分时间都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他利用中科院“客座教授”的身份,获得了进入国家级文献数据库的最高权限。每天,他都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那些代表着人类科技最前沿的知识。

他的目光,早己越过了小小的钕铁硼磁铁,投向了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星辰大海。

在一个宁静的周末,他将苏沐雪和王浩,再次召集到了那间属于他们的、梦开始的实验室里。

“稀金科技的成功,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林凡看着两位伙伴,表情严肃地说道,“它为我们解决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但是,一家只靠硬件产品的公司,是‘重’公司,天花板是有限的。”

“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轻’资产,要有自己的软件,自己的平台,自己的生态。这样,我们才能‘软硬结合’,立于不败之地。”

他顿了顿,将目光投向了苏沐雪。

“沐雪,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苏沐雪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U盘,郑重地放在了桌子上。

“幸不辱命。”

“【掌柜通】1.0正式版,己经完成所有内测。”

“随时可以,上线发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