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带着人形玩日共

第1068章

加入书架
书名:
1932:带着人形玩日共
作者:
酒歌
本章字数:
1988
更新时间:
2024-12-22

补课,必然会带来成绩的飞升,表面上看这是好事;”
  “但是,这个世界总有穷人和富人,富人可以花大价钱请最好的教师、用最好的教育资源,穷人则什么也用不起;”
  “如果穷人不跟着富人一起情人补课,那到时候考出高分的,就全都是富人家的孩子,如果跟着一起补课,高昂的补课费就可能拖垮一个穷人家庭;”;
  “无论选哪种,穷人都会被富人用金钱和权力折腾得死去活来,对生活、社会、国家的未来失去信心、变得麻木不仁;”
  藤原兼实一摊手:
  “这样一来,穷人还有可能靠读书改变命运吗?穷人如果都上不来,社会阶级是不是就渐渐固化了?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还有任何希望吗?”
  其实还有教师、学生、家长一起疯狂内卷搞得所有人都累得要死等一系列问题,不过这就没必要说了,因为本质上的问题依旧是分配不均、阶级固化;
  后世的教训罢了。
  当然,藤原兼实从来没指望光靠一道指令就彻底杜绝补课现象的存在,只是从行政上加大补课的综合成本,将有资格玩补课的人范围尽可能缩小;
  出几个权贵子弟云集、连雷布斯、莫言老头和海外维和部队都要屈尊发送毕业祝贺视频的“中关村XX小学”不要紧;
  全国人民一起被补课以及疯狂的内卷玩得欲仙欲死、只是肥了一大批官僚和教育财团那就很要命了。
  至于真正的“人人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
  代理人她们说2082年也没能完全实现、依旧有不少旧时代的残党试图骑到人民头上拉屎,1933年就别做这种春秋大美梦了。
  “...”
  鲁迅想了想,摇头道:
  “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你建立的这套评价学生优劣的办法,基本都是靠分数,如果我们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对,比如说,会音乐的,就专门让他学习音乐,成为音乐大师...”
  藤原兼实把素质教育的其中一部分概念大致解释了一下,鲁迅听完,眼睛直发亮:
  “这不是挺好的吗?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就会出很多的精英人才,一定就能...”
  “文学大师、音乐大师、美术大师、舞蹈大师、科技大师...从理论上来说,素质教育确实可以更好地发掘人才,但是,我就先不说怎么分辨了,你应该知道培养这样一个人才出来需要花多少钱。”
  “...”
  鲁迅立刻就明白了,顿时默然。
  仅仅读书都不是一件普通人能承担得起、需要藤原兼实这样的大雄怀者给钱补贴的事情,更何况这些东西?
  脱产学习、脱产学习,最大的阻碍,在于“脱产”。
  “素质教育,肯定要搞,但不是现在,更不是全面铺开,我们现在能做的、要做的,是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之下,然后去发掘人才。”
  “你说的是没错,可是按照你的设计办法,我们国家恐怕出的都是些基础人才和普通人才,真正的顶尖精英人才很容易被你的体制埋没,但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得依靠精英人才啊!”
  “精英史观啊...”
  鲁迅会产生精英史观并不稀奇,因为在苏联真正崛起、震撼寰宇、打破谎言之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都是“精英史观”;
  说实话,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从表面上的事实来看:
  占少数人口的精英,能力和创造力明显强于普通人,普通人怎么都竞争不过他们;
  提升社会效率,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和工作岗位的单体,也确实都是这些精英。
  这一切的事实,很容易让人产生“精英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的看法。
  把这一套玩到极致的是英国,即便经历了一战,贵族阶层被打得七零八落,整个社会的认知依旧没有大的转向。
  “但是,你这又错了。”
  “什么?”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越注重精英,这个国家越出不了真正的精英,越注重普通人,出的真精英人才反而越多。”
  “...”
  这是一个相当反常识的观点,鲁迅的眉头再一次皱紧。
  怎么会呢?
  就像补课一样,我投入了,或许不一定能成功,但怎么可能一定失败呢?
  我注重精英人才,反而不如注重普通人更能产生精英人才?
  这是什么道理?
  尽管不明白,但鲁迅早就熟悉了藤原兼实的性格,知道他不会瞎说。
  “我不认同,你解释一二?”
  “好吧,你说精英才能推动国家社会进步,那我问你,改良型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电灯电影电报都算进步吧?它们的发明者是精英吗?”
  “虽然不太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