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平凡的一生

第112章 珲春丹东之旅

加入书架
书名:
小于平凡的一生
作者:
爱吃茶的小白
本章字数:
4460
更新时间:
2025-06-22

第一百二十二章:边陲寻迹,战火余温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纱窗帘,在林夏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小于轻手轻脚地拉开窗帘,窗外珲春市区的街道己苏醒,朝鲜族风格的建筑尖顶在阳光下泛着银白。手机里导航软件显示,距离珲春口岸不过半小时车程,他转身推了推还在赖床的林夏:“边境线在召唤了,再不起可赶不上第一缕国门的阳光了。”

林夏迷迷糊糊地坐起身,发梢翘成柔软的弧度:“听说珲春的冬天,连界碑都会结冰碴子?”她边说边套上厚羽绒服,毛茸茸的帽子边缘垂着狐狸毛,活像只准备过冬的小狐狸。小于笑着把热可可塞进她手里:“喝完这个,带你去看会‘戴白帽’的国门。”

抵达珲春口岸时,寒风裹挟着冰粒扑面而来。林夏裹紧围巾,望着眼前巍峨的国门建筑,朱红色的墙体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俄双语的界碑静静伫立在国境线上,碑身刻着的“201”字样被得发亮,仿佛在诉说着无数次跨越国界的故事。“原来这就是边境线啊。”林夏伸手轻轻触碰冰凉的界碑,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感觉一伸手,就能摸到另一个国家的风。”

小于举起相机,将林夏和界碑框进画面。远处,俄罗斯的货车排成长龙等待通关,车身涂装的西里尔字母与中国的红顶建筑相映成趣。突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传来,几个俄罗斯商贩推着小车售卖套娃和蜂蜜,林夏立刻被色彩斑斓的套娃吸引,挑了一组绘着芭蕾的,转头对小于笑道:“带回去摆在书架上,每次看见都能想起这里的风。”

午后,两人驱车前往防川风景区。沿途的白桦林褪去了秋装,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晃。当龙虎阁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中时,林夏忍不住惊呼出声。这座十三层的观景台如巨龙盘踞在山顶,登上顶层,中朝俄三国风光尽收眼底:左侧图们江蜿蜒如带,隔开中国与朝鲜;右侧俄罗斯的包德哥尔那亚城清晰可见,金黄的教堂尖顶点缀在雪原间;脚下的土地,正是被称为“东方第一村”的防川村。

“快看!那边是俄罗斯的铁路桥!”林夏指着远处横跨图们江的钢铁桥梁,兴奋地拽着小于的袖子。桥身锈迹斑斑,却依旧承载着两国的贸易往来。在土字碑前,讲解员讲述的历史让空气都变得沉重——这块1886年立下的界碑,见证了中国与沙俄的边界勘定,碑身上的刻痕仿佛是历史的伤疤。林夏蹲下身,用指尖描摹着碑上的文字,轻声道:“原来课本里的历史,真的就刻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

暮色西合时,两人在边境小馆里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铁锅炖。柴火灶上的铁锅咕嘟作响,胖头鱼、粉条和白菜吸饱了浓郁的汤汁,林夏咬下一大块鱼肉,满足地眯起眼睛:“怪不得说边境的鱼鲜,连鱼刺都带着江水的灵气。”窗外,中俄边境的界灯次第亮起,红蓝交织的光芒在雪地上投下梦幻的光影。

第二天清晨,开往丹东的大巴车在薄雾中启程。当车驶入集安境内,远处连绵的山峦间突然浮现出古老的城墙轮廓。高句丽王城遗址的丸都山城依山而建,残破的城墙在寒风中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林夏踩着积雪登上城墙,抚摸着斑驳的石砖,想象着古代士兵在此戍守的场景。“你看这些石块,每一块都刻着时光。”她转头对小于说,发梢沾着的雪粒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将军坟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巨大的花岗岩石条层层叠叠,构筑起肃穆的陵墓。林夏围着陵墓缓缓踱步,听着导游讲述高句丽王室的传奇故事。当提到这座陵墓历经千年风霜仍屹立不倒时,她忍不住感叹:“原来建筑真的会说话,它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永恒。”小于举起相机,将林夏与将军坟一同定格在取景框里,画面中,少女的红围巾在灰白的石墙前格外鲜艳。

抵达丹东时,夜幕己经降临。安东老街的霓虹灯牌在雪夜中闪烁,青石板路上蒸腾着美食的香气。林夏被一家烤黄蚬子的摊位吸引,看着摊主熟练地将肥美的黄蚬子放在炭火上,不一会儿,壳缝中就渗出鲜美的汁水。她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鲜嫩的肉质带着海水的咸香,“太鲜了!这味道好像把整片黄海都含在嘴里了!”

老街的戏台上,朝鲜族歌舞表演正在进行。舞者们穿着色彩艳丽的长裙,裙摆如绽放的花朵。林夏和小于挤在人群中,手里捧着热乎乎的炒焖子,看着台上演员灵动的舞姿,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烟火气。当表演结束,人群渐渐散去,林夏仍意犹未尽:“原来丹东的夜晚,比白天还要热闹三分。”

第三天的朝阳为鸭绿江镀上金边。鸭绿江断桥静静横跨江面,半截残桥如同一道凝固的伤疤,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林夏站在桥面上,脚下的铁板与江水共鸣,发出低沉的呜咽。对岸的朝鲜新义州清晰可见,两国的建筑风格、生活场景在江两岸形成鲜明对比。“很难想象,当年志愿军就是从这里奔赴战场。”林夏抚摸着桥上的弹孔,声音不自觉地哽咽。

抗美援朝纪念馆里,泛黄的家书、锈迹斑斑的武器、布满弹孔的军旗,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新展现在眼前。林夏驻足在一幅战争全景画前,画中硝烟弥漫,战士们冲锋的身影仿佛要冲破画布。讲解员的声音在展厅里回荡:“这是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真实写照……”林夏红着眼眶,轻轻握住小于的手,那一刻,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无数人用生命谱写的壮烈史诗。

返程的大巴车上,林夏靠在车窗边,看着鸭绿江渐渐消失在视野中。手机相册里,从珲春的界碑到丹东的断桥,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段跨越山河的旅程。她翻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在边境线上触摸历史的温度,在战火余烬中读懂和平的珍贵。而你,是我旅途中最坚定的同行者,也是岁月长河里最温暖的光。”车窗外,夕阳将云层染成血色,如同那段永不褪色的历史,永远镌刻在记忆深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