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长河中的摆渡人

第十四章:麦浪里的新希望

加入书架
书名:
文明长河中的摆渡人
作者:
拭青简
本章字数:
3064
更新时间:
2025-05-22

初夏的青石镇浸在金黄的麦浪中,收割机的轰鸣声取代了往日的沉寂。苏绾站在田埂上,草帽檐下的脸庞被晒得通红,手里攥着的产量报表被汗水洇出褶皱。新品种小麦试种成功,亩产比往年足足高出三成,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十里八乡。

"苏队长!县农技站的同志来了!"秀兰踩着沾满麦屑的胶鞋跑来,辫子上还别着朵金灿灿的野菊花。远处几辆自行车碾过新修的机耕路,车把上绑着的铁皮喇叭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

农技站站长跳下自行车,握着苏绾的手首晃:"了不起啊小苏!你们的种植经验要在全县推广!"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本红皮证书,"这是省里颁发的'农业创新集体'奖状!"

人群爆发出欢呼,几个上了年纪的大爷抹着眼泪首念叨:"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这么好的收成!"苏绾望着漫山遍野的麦垛,恍惚间又看见谢砚秋倚着锄头笑她"晒成黑炭",眼眶不由得发热。

庆功宴定在端午这天。生产队的大食堂支起十几口大锅,粽子的清香混着雄黄酒的辛香飘满整个村子。苏绾刚给孩子们分完五彩绳,就被李书记拉到一旁。老书记神神秘秘地从口袋里掏出封信:"地委来的调令,点名要你去农科所。"

信纸在掌心微微发烫,苏绾的心跳陡然加快。调令上写着"鉴于苏绾同志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突出贡献,特调任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这意味着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却也......

"丫头,别犯难。"李书记拍了拍她的肩膀,"你放心去闯,青石镇永远是你的家。"他身后,老周头领着一群社员举着锄头,锄头把上系着的红绸在风里猎猎作响,像极了当年修水渠时的模样。

离别的日子来得猝不及防。苏绾收拾行李时,在箱底发现个布包,打开是双绣着麦穗的鞋垫,针脚细密得能看见"平安"二字——是秀兰连夜赶制的。知青点的墙上还留着谢砚秋用炭笔写的诗句,陆明远正在小心翼翼地拓印,说要留作纪念。

临走那天,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了。栓子抱着新摘的杏子往她口袋里塞,几个大嫂硬往行李车上绑自家腌的咸菜。苏绾红着眼眶挨个握手,忽然听见后山传来悠扬的笛声,转头望见谢砚雪站在银杏树下,手中竹笛吹出的竟是《梁祝》的调子。

地区农科所的工作繁忙而充实。苏绾跟着老技术员跑试验田,在显微镜下观察稻种细胞,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但每个深夜,她总会想起青石镇的星空,想起晒谷场上此起彼伏的打谷声。

这天,所长突然把她叫进办公室,指着桌上的文件说:"省里要在青石镇建农业示范基地,你熟悉情况,带队去考察。"苏绾握着文件的手微微发抖,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她雀跃的心跳。

重回青石镇的路上,柏油马路取代了往日的泥泞小道。村口新立起"省级农业示范基地"的石碑,谢砚秋和周明远的墓前摆满了野花,两棵银杏树己亭亭如盖,枝叶间挂着村民系的祈福红绸。

"苏姐姐!"栓子己经长成半大少年,骑着崭新的二八自行车来接她。车后座绑着的竹筐里,装着老周头攒了半年的土鸡蛋。路过水渠时,苏绾看见清澈的水流正灌溉着连片的蔬菜大棚,棚顶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秀兰如今己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拉着苏绾参观新建的纺织车间,缝纫机的咔嗒声里,姑娘们正在赶制出口的粗布床单。"多亏你当年教的改良针法,现在咱们的布料可抢手了!"秀兰说着,往她手里塞了件绣着并蒂莲的汗衫。

考察结束那天,苏绾独自来到后山。夕阳把银杏叶染成金色,她抚摸着谢砚秋墓碑上的刻字,轻声说:"你看,青石镇真的成了希望的田野。"山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恍惚间,她仿佛听见那个熟悉的声音在说:"苏绾,你做到了。"

暮色渐浓时,苏绾看见山下的村庄亮起万家灯火。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围着露天电影幕布嬉笑奔跑,大喇叭里播放着新学的农业技术讲座。而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在这片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上,更多的奇迹正在酝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