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第一场暴雨来得猝不及防。苏绾站在农科所的值班室里,盯着墙上的气象预警图,手指无意识地着青石镇农业示范基地的规划图。大喇叭里传来的暴雨橙色预警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她抓起雨衣就往外冲。
"小苏!这么大的雨你去哪?"所长在身后喊。
"去青石镇!"苏绾的声音被雨声吞没。她心里清楚,新建的蔬菜大棚虽然采用了加固设计,但这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足以让任何工程面临考验。
拖拉机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前行,雨刮器疯狂摆动也难以驱散扑面而来的雨幕。当苏绾赶到青石镇时,积水己经漫过脚踝。秀兰举着油灯在村口焦急张望,见到她立刻扑上来:"可算来了!大棚那边......"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基地跑,手电筒的光束里,豆大的雨点砸在水面上,溅起层层水花。远远地,苏绾看见几个黑影在雨幕中晃动——是老周头带着社员们在用沙袋加固大棚地基。
"都别干了!快撤!"苏绾大喊,"结构受力不均,再撑下去会塌!"话音未落,一声巨响传来,东侧的大棚顶棚被狂风掀开,塑料薄膜如白色的幽灵般在雨夜里翻飞。
"抢收!"苏绾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能保住多少是多少!"她带头冲进雨里,和社员们一起将成筐的蔬菜往仓库转移。雨水混着汗水流进眼睛,咸涩刺痛,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
突然,苏绾听见身后传来惊呼。回头一看,老周头脚下一滑,整个人跌进排水沟。她想也没想就跳下去,冰冷的泥水瞬间没过胸口。在其他社员的帮助下,老周头被拉了上来,但他的腿己经动弹不得。
"先送卫生院!"苏绾咬着牙说。她的雨衣不知何时被划破,浑身湿透的衣服紧贴在身上,冷得牙齿打颤。卫生院里,医生一边处理老周头的腿伤,一边摇头:"骨头裂了,得卧床静养。"
暴雨持续了三天三夜。苏绾守在基地的临时指挥部里,眼睛布满血丝。墙上的损失统计表刺痛着她的双眼:3个大棚损毁,近万斤蔬菜腐烂,首接经济损失超过五万元。更要命的是,省里的验收组三天后就要来考察。
"苏技术员,要不......"秀兰欲言又止,"把损失报上去,申请延期验收?"
苏绾盯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突然站起来:"召集所有人,开会!"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苏绾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大棚结构图:"我们把损毁的大棚钢架拆解,加固剩下的棚体。受损的菜田改种速生叶菜,争取在验收前......"
"可时间根本不够!"有人打断她,"就算种出来,也长不到上市标准。"
"那就种给验收组看。"苏绾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要让他们看到青石镇的韧劲,看到农业人永不言败的精神。"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青石镇像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男人们在雨中焊接钢架,女人们在育苗棚里小心翼翼地移栽菜苗。苏绾白天带着技术人员调试新的滴灌系统,深夜还要去巡查保温措施。她的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就用写字板和大家交流。
验收当天,天空格外晴朗。省农业厅的领导们站在焕然一新的示范基地前,看着整齐的大棚和长势喜人的菜苗,频频点头。当他们走进仓库,看到墙上贴着的受灾照片和抢修记录时,带队的王厅长深受触动:"这才是真正的农业精神!损失我们会协调补贴,但这份干劲,值得全省学习!"
庆功宴上,苏绾终于松了口气。老周头拄着拐杖非要给她敬酒:"丫头,要不是你......"话没说完就被苏绾拦住:"是大家一起扛过来的。"她望向窗外,月光洒在新补种的菜田上,像给大地披上一层银纱。
夜深人静时,苏绾又一次来到后山。银杏树下,她轻轻放下一束野菊花:"砚秋,你说过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你看,青石镇的彩虹,是不是特别美?"山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故人的回应。远处,新建的农业合作社灯火通明,那是青石镇迈向未来的又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