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英雄初相见
灞上,长安东三十里。
残阳斜照下,黄土夯筑的城门坍了半壁,裂缝间爬满枯藤,恍若岁月蚀刻的疤痕。
五百余年前,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破武关、驻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衔璧出降。大秦基业,终成史册间一缕尘烟。
而今,又有一支军队循着太祖旧迹,破关斩将,再屯灞上。
残旗猎猎,仿佛在诉说轮回。
-----------------
“这便是大秦亡国之地?”一名麻衣青年驻足城下,粗布包袱斜挎肩头,风尘满面。他仰首望向城门缺口,眸中映着暮色苍茫。
“大秦?不过输了一阵,何谈亡国?”一佝偻老者拄杖蹒跚而过,闻言浑浊的眼珠忽地瞪圆。
麻衣青年哑然失笑:“老丈误会了,我所称乃嬴秦旧事。”
老者摇头嗤笑:“陈年往事,何必去说?”说罢颤巍巍踏入城门,枯枝般的手紧攥包裹,渗出粟米细碎的窸窣。
青年跟随老人向城内走去。
道旁百姓或担酒彘,或负粮秣,牛车吱呀碾过夯土,扬起细黄烟尘。
他恍惚望见五百年前大汉军前,亦有箪食壶浆的盛景。
历史似一盘石磨,碾碎时光,却总漏下相似的碎屑。
自永嘉年间,胡人铁骑踏碎洛阳,衣冠士族仓皇南顾,这片土地己经三十余年未见华族旌旗。此刻一面“晋”字大旗在朔风中飘扬,恰如五百年前大汉那面赤旗翻卷。
忽而前方人潮涌动。甲胄寒光破开暮色,军队阵列如铁壁横亘。
当先一名魁梧的年轻将领抱拳长揖,声若洪钟:“父老乡亲雪中送炭,我大晋必不相负!”
话音未落,先前老者己扑跪在地,手中粟米高举过顶,涕泗纵横:“老朽苟活六十二载,终见王师啊!“
老者喊声高昂,引得百姓都忍不住落泪,啜泣西起。
将领赶忙搀起老者,正言道:“胡虏禽兽之辈,岂配据我华夏山河?待桓将军剑指长安!必能光复故土,还于旧都!”
这番话正气凛然,激起一阵喝彩。
麻衣青年暗自点头:传言江左豪族多义士,果然名不虚传。此人或可助我!
青年上前行礼:“见过将军。”
将领一瞥青年,神色颇为不屑:“你是何人?”
青年心头一紧。
他自知麻衣敝履、蓬头垢面,活似流民,忙深揖道:“将军切莫误会。在下奉家师华山道重真人之命,前来拜见桓温将军,劳烦将军通报。”
“华山?“将领嗤笑一声,拇指佩剑剑柄,“北地寒门也敢妄称真人?“
青年愣住了,没想到此人竟如此无礼。
将领不屑道:“北人皆寒门庶子。什么华山道重真人,闻所未闻。狂悖之徒求见桓公,我见得多了。速速离去,休要打扰!”
青年听了此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放声大笑:“哈哈哈哈……”
将领反倒奇怪:“你笑什么?”
青年朗声说道:“我笑阁下枉为名门望族,却买妻耻樵、井蛙之见。江北乃汉家故地,能人异士何止千万?而永嘉衣冠南渡者,不过十之其一。余者皆散落民间矣,又岂可以门阀辩之?昔日袁本初西世三公,却败于阉宦之后;诸葛武侯一介布衣,亦舌战江东群豪!孰谓寒门?孰谓高士?陈涉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贼寇尚知此理,汝堂堂晋军将领,竟却不知,岂不好笑?”
“你放肆!”将领怒目圆瞪,越听越气,最后猛然拔出佩剑,欲对青年劈去!
“石奴住手!”只听得一声怒喝,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擒住了剑柄。
循声望去,出声制止的竟是另一名俊美青年。
此子身着玄青道袍,眉目如墨笔勾勒,气度却似古剑藏锋。
“阁下所言鞭辟入里,岂是寻常寒士?此乃舍弟谢石,字石奴。此子天性愚钝、见识浅薄,让阁下见笑了!”
谢石怒道:“哥!他骂我!”
“住嘴!”道袍青年训斥胞弟后,恭敬作揖道,“兄台勿怪,吾乃陈郡谢安,字安石。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麻衣青年眼中精光微闪,端正还礼:“客气了。青州王猛,字景略。”
“你……”谢石还欲还嘴,却被兄长广袖一拂:“聒噪!还不快去通报桓公!”
“哼!”谢石气哼一声,转身去了。
谢安对王猛笑道:“景略兄方才句句机锋,令人醍醐灌顶。”
王猛也笑了:“安石兄过誉了。”
残阳沉入城墙缺口,将二人身影拉得老长。
他们尚不知晓,这场偶遇将乱世命盘推入了新的轨迹。